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资格 > 中学模拟试题 > 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考前提分卷一

来源:233网校 2020-09-04 11:05:27

2020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考前提分卷一

免费领教师资格思维导图】【教师资格考试教材免费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荷塘月色》,教师设置教学目标“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介绍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时代背景

B.了解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写作顺序

C.小组讨论所选取的重点景物意象

D.体会作者的其他文章的创作风格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题干教学目标为“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即通过对景物描写、意象描写所营造的意境的分析,体会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故C项有重点地选取文中的景物意象展开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在意象分述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体会作者情感。符合要求。

2.赏析诗歌意象是学习古诗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完杜甫的《登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感情,以下意象中,与意象“猿啸”所表达的情感较为一致的是()。

A.明月

B.大雁

C.菊花

D.芭蕉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诗人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结合体,部分意象与部分特定情感之间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关系。意象“猿啸”“猿啼”等多用于渲染落寞、惆怅的气氛,抒发哀怨、凄怆、孤寂、悲伤、忧愁等情感。A项,意象“明月”多用于抒发思念家乡、期盼与家人团圆的情感,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B项,意象“大雁”多用于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羁旅愁思,如“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等;C项,意象“菊花”多用于表现诗人隐逸、脱俗、坚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D项,意象“芭蕉”多用于表达诗人的愁苦、悲伤之情,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其与意象“猿啸”所表达的情感较为一致。

3.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编年体史书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的是()。

A.《史记》《汉书》

B.《三国志》《后汉书》

c.《国语》《战国策》

D.《左传》《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A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三国志》属于国别体断代史,《后汉书》属于纪传体断代史;C项,《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也属于国别体史书;D项,《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细节,记录生活趣事,养成每日一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阅读优秀的日记体文学作品。以下作品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是()。

A.《狂人日记》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鲁滨孙漂流记》

D.《傅雷家书》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A项,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日记体小说的开端。B项,《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成功首先得力于作者对日记这一文学样式的选择。C项,《鲁滨孙漂流记》运用日记体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叙了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D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集中作品并非“日记体”。

5.学习《雨巷》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戴望舒作品的忧郁气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推荐了几篇诗作。以下不属于戴望舒作品的诗歌是()。

A.《等你,在雨中》

B.《追梦者》

C.《偶成》

D.《我用残损的手掌》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项,《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的代表诗歌之一。其他三项均为戴望舒的诗歌作品。

6.在教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以下不符合的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奥赛罗》

C.《李尔王》

D.《麦克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正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7.高三下学期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系统梳理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学生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均出自小说集《呐喊》,以下小说人物不是出自《呐喊》的是()。

A.孔乙己

B.祥林嫂

C.阿Q 

D.闰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孔乙己、阿Q、闰土”分别出自小说《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以上三部小说作品均收录于小说集《呐喊》;“祥林嫂”出自小说《祝福》,收录于小说集《彷徨》。

8.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A项,“孤露”为讳称,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B项,“见背”为讳称,指父母或长辈去世;C项。“羽化”为道家用语,属讳称,指道士逝世;D项中没有讳称现象。

9.某选修教材编排有“《论语》与《孟子》”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四子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四子侍坐》以理解曾皙志向的实质和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齐桓晋文之事》以探讨孟子的论辩艺术、感知孟子为重点;其他内容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此完成对“孔孟专题”的教学。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

A.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

B.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C.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D.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材料中的教师从《四子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讲起,继而扩展到“孔孟专题”的特点,这正是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开展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化探究的方法,故排除A、B两项;教师采取重点内容课内讲、次要内容课外学的方式,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排除C项。D项说法无中生有,故当选。

10.教师在教学诗歌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以下诗句中意象“酒”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受诗歌立意及诗人情感差异影响,意象“酒”在不同的诗歌中具有不同意义。A项,诗人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反更愁,其表达的是欲排遣乡思而不得,更徒增羁旅乡思的愁苦心情;B项,诗人以酒“劝君”,既表达了与友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蕴含了对友人远行处境的担忧以及远行前路的美好祝愿;C项,诗人一壶美酒却只能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孤单、冷落的悲凉心情;D项,诗 人邀请友人围炉品新酒,渲染并展现了友人之间质朴而又浓厚温暖的情谊。
A

11.某专题设有“广告语的是是非非”“电视公益广告的语言特征”“广告语言的性质和规范要求”“危险的广告语言”几大板块,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

B.新闻与传记

C.诗歌与散文

D.文化论著研读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广告语的是是非非”“电视公益广告的语言特征”“广告语言的性质和规范要求”“危险的广告语言”是苏教版选修课中的一个专题,属于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A

12.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以下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

A.《家》——高觉民

B.《雷雨》——鲁大海

C.《阿Q正传》——赵太爷

D.《水浒传》——林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A项,高觉民是作品中具有进步思想,但又不激进的新青年。B项,鲁大海是作品中的一位直爽质朴、勇敢善良、头脑清醒、嫉恶如仇,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工人。C项,赵太爷是作品中表现出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意识绝对维护的人物之一,反对革命,讨厌“假洋鬼子”。D项,林冲是作品后期极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代表。
A

13.阅读《雨巷》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近几年在优质课评选中听过不少老师讲过这篇诗歌.但大多数老师把时间用在分析“雨巷”“我”“丁香”“油纸伞”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歌的主题思想上。虽说这样的设计并无不妥,但总感觉这样的课过于理性,对文本的解析过于清晰。诗的韵味大打折扣。而赵老师深谙诗歌创作鉴赏的规律,所以他的课堂很注重情境氛围的营造。在舒缓忧伤的轻音乐中。老师如诗的导语一下子将学生引入了诗的境界:“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响,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多情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接着在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后(课前学生已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大屏幕展示两幅丁香的图片,两首描写丁香的古诗,寥寥数语就厘清了丁香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而归总出越是美的东西越容易凋谢的哲理,通过流星、昙花、海市蜃楼、梦等例子加以印证。问题的处理不蔓不枝,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对该教学反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感情

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很主要的教学方法

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诗歌教学中分析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描写事物、寄托了怎样的感情,从而领会诗人要表达的主题,也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C项说法错误。
A

14.阅读某阅读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过于倚重学案,以为“一本在手,包打天下”。然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部分学校(甚至是名校)组织教师所编写的学案,基本上无视教材特点、文本差异,在教学设计上缺乏用心的经营和思考,其实质是变着法子对教参进行抄袭。这样的学案,不过是给每个学生另外配发的教参,非但起不到真正导学的作用,反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

过于倚重学案。就会导致教师导读作用和意义的大大弱化。一方面,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经典名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但常常因为受制于课堂形式的条条框框和教学评价的僵化标准,生怕说得太多,被人冠以“满堂灌”而无法自由畅快地表达。另一方面。没有了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学生受限于阅读视野和经验,只能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上,无法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无从获得真知灼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教材特点、文本差异而编写的学案必然能起到真正的导学作用

B.过于倚重僵化的阅读教学学案容易导致教师导读作用和意义的弱化

C.教师对教材经典名篇进行与众不同的解读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D.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项,节选教学论文认为学案编写无视教材特点、文本差异,教学设计缺乏用心经营与思考,起不到真正导学的作用,但其反推无效,“必然”的说法错误。B项,结合论文后文可知,其所述“学案”是标准僵化的、缺少个性化深层导读的学案,此类学案会导致教师导读作用和意义的弱化,说法正确。C项,“与众不同”并不等同于“独到”,其说法偷换概念,错误。D项,节选论文中只提到了缺少教师个性化的深层阅读易导致学生阅读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上,未言及“阅读氛围”“阅读兴趣”等内容,过度解读,说法有误。
A

15.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做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

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案例中教师在首次提问,没有学生回答后,不应通过对学生的沉默进行正面评价来维持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而是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策略,转换提问方式,由直指中心的提问方式转变为步步深入的提问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体现了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机智。故A项说法有误,B、C、D三项说法正确。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微信学习群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试题库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距2024社会工作者考试还有

49

立即提分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号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