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的用法:
半夏:半夏因其有毒,内服多宜制过用。外用可生用。又因炮制方法不同,有姜半夏与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而温性较弱。
天南星:天南星因其有毒,内服多宜制过用。外用可生用。外用适量。
白附子:煎服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白芥子:煎服或研末外敷,或作发泡用。
旋覆花:煎服,宜布包。
5.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瓜蒌、贝母、海藻的使用注意:
半夏:半夏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但经过配伍亦可用于热痰证。
天南星:阴虚燥痰、热痰及孕妇忌用。
白附子:阴虚血虚动风或热动肝风,以及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白芥子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又因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
旋覆花: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旋覆花入煎宜布包,以免刺激咽喉反致呛咳呕吐。
瓜蒌:性寒而润,寒痰湿痰忌用。瓜蒌润肠,脾虚便溏者亦不宜用。瓜蒌与乌头相反,不宜同用。
贝母:性寒而润,寒痰湿痰忌用。贝母与乌头相反,不宜同用。
海藻:传统认为反甘草。
6.半夏与天南星、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半夏与天南星:药性均味辛性温而燥,有毒,均能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主治寒痰、湿痰证,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二药常相须而用。外用生品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其不同点为:半夏主归脾、肺经,善治脏腑(脾、肺)之湿痰,又能降逆止呕,用治各种呕吐;又能消痞散结,治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证;天南星则主归肝、肺经,善治经络之风痰,功能祛风止痉,主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破伤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善治风痰证。
瓜蒌皮与瓜蒌仁: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不同点为,瓜蒌皮功偏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则功偏润肠通便。
川贝母与浙贝母:两药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又治瘰疬、瘿瘤、疮痈。但川贝母性润味甘较著,尤宜于久咳、痨嗽之内伤咳嗽;浙贝母苦味较重,偏于苦泄,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火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热毒证。
贝母与半夏:均为治痰常用要药,然一寒一温,一润一燥,性质迥异。贝母主治热痰、燥痰之证而忌用于寒痰湿痰;半夏主治寒痰湿痰之证而忌用于热痰燥痰。也有取相反相成,二药配伍同用,用治一切痰证。但贝母无毒,又能清热开郁散结,善治瘰疬、瘿瘤;半夏有毒,长于降逆止呕,善治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
竹茹、竹沥、天竹黄:三者均能清热化痰,治痰热所致的多种病证。不同之处为:竹茹能除烦、止呕,善治胃热呕吐;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能定惊利窍,长用于中风痰闭,惊痫癫狂等证;天竹黄功似竹沥而性较缓,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