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扁豆、大枣、蜂蜜的功效:
白扁豆:功能健脾,化湿,消暑。
大枣: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蜂蜜:功能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4.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的用量用法:
人参: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用量宜大(15—30g煎服);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西洋参:3—6g,另煎和服。
黄芪:入汤剂,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白术:煎服,10—15g。白术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甘草:煎服,3—10g。生甘草清热解毒,宜用于热毒疮疡及咽喉肿痛;炙甘草长于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宜用于脾气虚证和脘腹肢体挛急疼痛。
5.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的使用注意:
人参:人参反藜芦,与五灵脂属十九畏所列的配伍禁忌,服人参时不宜吃萝卜或喝茶,否则会影响其补力。
西洋参: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忌铁器火炒,反藜芦。
黄芪: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
白术:白术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
甘草: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不宜大剂量久服。
6.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人参与党参: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两者均为常用补气要药,同用还可相互增强补气之功。所不同者,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且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黄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不如人参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强过人参,又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善补肌表之气,故表虚证常用黄芪。其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等功效,乃人参之所无或所不及。
黄芪与白术:两者都能补气、利水、止汗。所不同者:黄芪能脾、肺双补,白术仅补气健脾;黄芪长于补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及脏气下垂者;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失运,兼见水湿内停者多用;黄芪甘温,补气之力较强,主治气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治水湿内停之证,虽亦以气虚证为主,但湿盛而正虚不明显者,亦可应用;黄芪益卫固表,止汗之力优于白术。
苍术与白术:两者都能燥湿健脾,用于脾虚湿盛。但苍术以燥湿为主,又能祛风湿,发汗发散表邪,常用于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而白术则补气健脾,又能固表止汗,利水,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