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工程计价试题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模拟题一

来源:233网校 2007年3月5日

二、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计算国产非标准设备原价时,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 

A.成本计算估价法 
B.系数估算法 
C.系列设备插入估价法 
D.分部组合估价法, 
E.定额估价法 
答案:A、C、D、E 
[解题要点] 在本书的各章中涉及到很多的计价方法,有些方法在名称上非常相似,极易混淆,因此在考题中经常会将属于不同计价范畴的方法放在一起让考生进行辨析。考生应该对整个的方法体系有所掌握。 

2、进口设备计算应纳增值税时,组成计税价格应由以下()构成。 

A、交税完税价格 
B、关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E、银行财务费 
答案:A,B, C 
解析:进口设备计算应纳增值税时,组成计税价格应由交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构成。 

3.下列费用中属于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的是( )。 

A.征地动迁费 
B.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C.安置补助费 
D.土地清理费 
E.青苗补偿费 
答案:A、C、E 
[解题要点] 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用,青苗补偿费和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树木等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征地动迁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在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费用。 

4、工程建设定额按照其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统一性表现为( )。 

A.统一的程序 
B.统一的原则 
C.统一的水平 
D.统一的用途 
E.统一的要求 
答案:[ABDE] 
评析:工程建设定额的特点,主要有科学性特点、系统性特点、统一性特点、权威性特点、稳定性特点与时效性特点。见教材第二章第一节P39。针对本题目重点考查定额统一性主要的表现方面。即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5、工程建设定额按照其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统一性表现为( )。 

A.统一的程序 
B.统一的原则 
C.统一的水平 
D.统一的用途 
E.统一的要求 
答案:A、B、D、E 
[解题要点] 建设定额的统一性,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按照定额的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6、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计时观察法主要包括()。 

A.测时法 
B.图示记录法 
C.写实记录法 
D.工作日写实法 
E.工时消耗抽测法 
答案:A,C,D 
解题要点: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计时观察法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 

7.投资估算指标可分为下列哪三个指标层次()。 

A.建设项目综合指标 
B.分部分项工程指标 
C.单项工程指标 
D.工序指标 
E.单位工程指标 
答案:A、C、E 
[解题要点] 投资估算指标是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项投资支出的技术经济指标,其范围涉及建设前期、建设实施期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等各个阶段的费用支出,内容因行业不同而各异,一般可分为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单位工程指标三个层次。 

8、机械使用寿命一般可分为()。 

A.技术使用寿命 
B.预计使用寿命 
C.平均使用寿命 
D.经济使用寿命 
E.最长使用寿命 
答案:A,D 
解题要点:机械使用寿命一般可分为技术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等。 
9、工程量单价的计价方法有( )。 

A.单位工程费单价法 
B.机械费单价法 
C.综合单价法 
D.定额单价法 
E.工料单价法 
答案:C、E 
[解题要点] 工程量单价的套用上有两种方法:广种是工料单价法,一种是综合单价法。工料单价法即工程量清单的单价,按照现行预算定额的工、料、机消耗标准及预算价格确定。综合单价法即工程量清单的单价综合了直接工程费、间接费、有关文件规定的调价、材料价格差价、利润、风险金、税金等一切费用。 

10.下列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方法是一种独立的计价模式 
B.此方法是一种市场定价模式 
C.此方法常称为工程量清单招标 
D.此方法包括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合同价款的确定与调整和办理工程结算 
E.此方法包括工程量清单格式编制、利用工程量清单编制报价和评标定标 
答案:[ABCD] 
评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相对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的一种新的计价模式,为建筑市场上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由市场来定价,目前主要应用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由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组成,是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是签订工程合同、调整工程量和办理竣工结算的依据。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Pll0。 
相关阅读

۹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