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模拟试题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随章练习题(2)

来源:233网校 2010年8月28日
导读: 考试大编辑提醒:做习题最重要的是总结和归纳,归纳这类题型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免税农产品,其买价的13%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此其入账价值为:300×(1-13%)+10+10=281(万元)。

  2.[答案]:C

  [解析]: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将继续用于加工应税消费品,则委托方支付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在以后销售环节中进行抵扣,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所以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1 000+200=1 200(万元)。(注:B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委托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本题中委托方A公司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相关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不需要计入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

  3.[答案]:C

  [解析]: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 200×6 000+60 000×(1-7%)+10 000+18 000=7 283 800(元)。

  4.[答案]:A

  [解析]: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本题中虽然有协议价,但是由于协议价是不公允的,所以应该用市场价100万元作为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5.[答案]:B

  [解析]: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48.5

    贷:库存商品 40(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50×17%)

  6.[答案]:B

  [解析]:B材料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考虑产品是否发生了减值。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70-10=260(万元),小于其成本280万元,所以B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市场价270-完工尚需发生的成本160-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0=100(万元)小于B材料的成本12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所以B材料期末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7.[答案]:A

  [解析]:专门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是否发生减值,要首先判断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所生产的产品有销售合同,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约定价格为基础来确定。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10×50-0.2×50=5 490(元),甲产品成本=5 000+510=5 510(元),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发生减值。因此该原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10×50-510-50×0.2=4 980(元)。原材料成本5 000大于其可变现净值4 980,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5 000-4 980=20(元)。

  8.[答案]:C

  [解析]: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销售产品费用及相关税费。存货的账面成本不影响其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售价和估计发生的销售材料的费用及相关税费只影响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9.[答案]:A

  [解析]:当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28+215+316=659(万元)。

  10.[答案]:B

  [解析]:产成品可变现净值=120-16=104(万元),产品成本=80+32=112(万元),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半成品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该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120-32-16=72(万元),该半成品的成本为80万元,所以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72=8(万元)。

  11.[答案]:C

  [解析]:本题2009年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即存货未减值,则“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为0;2009年上半年售出该项存货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冲减主营业务成本2万元,同时,中期末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万元;2009年下半年度售出该项存货时又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冲减主营业务成本2万元,而至年末时,由于存货不再减值,则尚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1万元,故累计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0。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