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熟练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的分析题有三种类型,一是简答题(从2002年开始,简答题也是案例分析题),二是计算分析题,三是综合分析题。这里主要讨论综合分析题。会计师《经济法》考试科目,有两道综合分析题,占20分。每年经济法科目考试中,都有很多考生不能全面、正确回答分析题。其原因,一是部分考生对相关经济法律知识记忆不牢、缺乏深入理解,二是部分考生分析运用能力较差;三是部分考生平时练习较少,没有掌握正确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要做好分析题,考生必须在复习过程中按正确的分析思路和答题要求勤加练习。
1、做综合分析题必须有正确的分析思路
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的综合分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经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支配、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判断经济法律关系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一般出在公司法、合同法等章节中。一个综合分析题可能涉及到某一章(或某几章的)多个知识点,难度较大,应认真对待。
(1)考生拿到综合分析题后,应该认真、仔细阅读题目,准确地理解题意和答题要求,确定考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在阅读题目时,最好先看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看前面的素材。考生如果不认真阅读题目,匆忙答题,就有可能因对题目看不仔细、对题意理解不准确、对考题知识点把握不准而答非所问,忙中出错,造成答题失误。
(2)考生应在认真读题基础上,根据考卷所提问题,全面归纳解题的已知条件,获取解题信息。所谓归纳解题条件就是要求考生将题目中给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主体依法定或约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内容一一找出来,从而确定解题方式与步骤。考生如果对题目中已知条件归纳不全面,答题时就有可能无从下手。
(3)考生应将自己脑海中存储的与考题知识点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和经济法律规定的信息都调出来,并与考题所提供的案情进行对照、比较,判断案情与经济法律知识、经济法律规定之间是否一致。考生如果发现案情与有关经济法律规定一致,则考题应作合法、有效、正确的结论;案情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则考题应作违法、无效、错误的结论。如果考生对有关的经济法律规定不熟悉,答题时就会是非不分、错误百出。
(4)考生在分析案情时,应紧扣案情,根据考试题目给定事实和有关经济法律进行分析。考生千万注意不能虚构案情内容,自己给题目增加条件。
如1999年会计师考试的综合分析题:1998年10月,某省化工研究院与某国有汽车电器厂经协商达成在A市设立远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议。该协议要点为①公司注册资本20万元,其中汽车电器厂以货币出资16万元人民币,化工研究院以一专有技术作价4万元人民币出资;②公司不设立董事会, 只设立一名执行董事,并委托执行董事负责向公司登记机关申办设立登记手续;③公司拟在B市设立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独立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考生根据上述情况回答设立远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议中的有关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及理由。
按照前述步骤,通过读题可知,本题涉及到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董事会设立、公司设立登记程序、分公司法律地位等内容,然后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法律规定在脑海里温习一遍,再找出题目中已经给定的解题条件并与相关经济法律规定进行对照、比较,如何答题就心中有数了。
2、综合分析题的答案应力求全面、准确
考生回答综合分析题时,应力求答案全面、准确。综合分析题的答案应包括相关经济法律规定、复述案情要点、阐明案情与法律规定的关系、结论四个要素。答案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因答案不全面而失分。如前述1999年会计师考题,考生可这样回答:
协议第①要点符合法律规定(结论)。按照公司法规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法定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法律规定);化工研究院和汽车电器厂出资额之和为20万元( 案情要点)达到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要求(案情与法律规定关系),化工研究院的专有技术作价4 万元(案情)也符合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有关要求(法律规定与案情关系)。
协议第②要点符合法律规定。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东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而只设一名执行董事,股东出资验资后可由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化工研究院与汽车电器厂协议约定远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只设一名执行董事并委托执行董事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协议第③要点不符合法律规定。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远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在B市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