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教辅:第三十五章

来源:233网校 2012-09-28 08:48:00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本节考点: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2) 消费者的概念和范围

  (3)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义务的法律规定

  (4) 争议解决的途径

  (5) 解决争议的几项特殊规则

  (6)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本节内容: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消费者,所谓“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因此,从事消费活动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不属于消费者保护法意义上的“消费者”。

  具体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对象包括:

  ①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

  ②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农民;

  ③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

  二、消费者的权利

  1.安全保障权:这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公平交易、拒绝强制交易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依法求偿权是弥补消费者损害的必不可少的救济性权利。

  (1)求偿的主体: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服务的接受者;第三人(消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

  (2)求偿的内容: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

  6.依法结社权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求教获知权: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8.维护尊严权:在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三、经营者的义务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至25条的规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经营者负有下列义务:

  1.履行法定义务以及约定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法。

  2.接受监督的义务

  3.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

  ①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或者服务,应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服务的方法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仍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包括:

  ①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②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为真实、明确的答复。

  ③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5.标明真实名称和标志的义务

  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6.出具凭证或单据的义务

  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7.保证质量的义务

  ①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②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8.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

  9.不得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否则其内容无效。

  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