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题 下面是抽样调查的10个家庭的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55、75、75、90、90、90、90、105、120、150,这10个家庭住房面积的方差为( )。 
A.624 
B.589 
C.24.26 
D.24.27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先算出平均数,再算出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加总求和,再除以总共的家庭数,得方差624。 
第20题 以下不属于我国分税制改革主要成效的是( )。 
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B.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D.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了中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包括: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21题 在我国,上级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下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形式,称为( )。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人转作下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形式。主要目的是针对下级政府难以承担的或对周边地区有利的、符合中央政府产业政策的项目所给予的支持。这种转移支付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有条件限制的,因此又可称作“有条件转移支付”或者“可选择转移支付”。 
第22题 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得有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标的物上。这指的是物权的( )原则。 
A.一物一权原则 
B.一权一物原则 
C.物权法定原则 
D.物权公示原则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第23题 根据巴塞尔协}义,属于银行核心资本的是( )。 
A.公开储备 
B.资产重估储备 
C.呆账准备金 
D.货币投放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第24题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讲,可以消除的误差是( )。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首先,误差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是调查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消除的。但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第25题 在直方图中,对于不等距分组的数据,是用矩形的( )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 
A.高度 
B.面积 
C.宽度 
D.中心角度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在直方图中,对于等距分组的数据,用矩形的高度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分布;对于不等距分组的数据,是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 
第26题 根据分税制体制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地方共管税 
D.中央地方共享税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第27题 下列会计处理原则中,属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历史成本原则 
C.会计主体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第28题 抽样调查与普查等全面调查相比,( )。 
A.时效性强 
B.时效性差 
C.时效性完全相同 
D.时效性差不多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第29题 下列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合同订立过程中 
B.一方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责任 
C.缔约当事人承担无过失责任 
D.造成相对人依赖利益的损失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是缔约当事人必须有过失,C错误。 
第30题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方法是( )。 
A.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B.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C.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问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D.采用问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我国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并将正表中按照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在补充材料中按照间接法计算调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核对。 
第31题 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中,提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是( )。 
A.皮考克和魏斯曼 
B.瓦格纳 
C.马斯格雷夫 
D.鲍莫尔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对英国1890~1955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第32题 如果用,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I=S+(T-G)+(M-X) 
B.I=S+T-G+M 
C.I=S+(T-G) 
D.I=S+(M—X)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第33题 在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 )是主要特征。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第34题 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巾,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 )。 
A.下降 
B.不变 
C.增加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少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第35题 “十一五”期问,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这是( )。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平均发展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题干中的8%是“十一五”期间(共五年)年增长率的一个平均值,所以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36题 某年级一、二、三班人数之比属于( )。 
A.比例 
B.比率 
C.极差 
D.百分比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