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商业笔记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来源:大家论坛 2011-10-19 09:27:00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一)、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所处理的未来事件,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稳定而明确的。确定型决策的任务就是分析各种方案所得到的明确结果,从中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
  价值分析法――能用较少的耗费使决策目标得到较大满足的方案就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1)单一目标决策:
  V=F/C
  式中:
  V―――价值系数
  F―――功能(可以用货币单位、实物单位或评分法进行计量)
  C―――费用(或成本)
  价值系数实质上是一种边际效益。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费用所可能得到的功能。
  V越大,说明方案的价值越大。
  决策:选择价值系数V最大的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例题20:教材例题】.某企业为扩大产品的销售额制定了三种方案。三种方案所需的费用与可能得到的结果预计数如下表所示。

方案

费用(万元)

销售额预计数(万元)

1

5

90

2

8

180

3

10

220

  解:
  第1方案价值系数(V)=90/5=18;
  第2方案的价值系数(V)=180/8=22.5;
  第3方案的价值系数(V)=220/10=22
  经比较得出第2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题21:08年单选】某商品流通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制定了甲、乙、丙、丁四个促销方案,四个方案所需的费用和可能得到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用价值分析法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是( )。

方案

所需的费用(万元)

可能得到的销售额(万元)

10

500

12

660

14

728

16

848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价值系数=功能÷费用
  V甲=500÷10=50
  V乙=660÷12=55
  V丙=728÷14=52
  V丁=848÷16=53
  (2)、多目标决策: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例题22】某商品流通企业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有增加利润总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三个目标。为实现这三个目标,拟定了甲、乙、丙、丁四种方案,每种方案对各项目标的价值各不相同。各项目标的权数和各方案对各项目标的预计价值得分(十分制)如下表所示。用价值分析法选择出的比较满意的方案是()。

目标

权数

方案

增加利润总额

0.45

8

6

7

9

市场占有率

0.30

7

9

6

5

增加销售额

0.25

6

8

9

7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V甲=8*0.45+7*0.3+6*0.25=7.2
  V乙=6*0.45+9*0.3+8*0.25=7.4
  V丙=7*0.45+6*0.3+9*0.25=7.2
  V丁=9*0.45+5*0.3+7*0.25=7.3
  乙方案的综合价值系数最大,所以应选择乙方案
  (二)量本利分析法决策――――也称盈亏转折分析
  本知识点内容较多,主要要求如下:
  (1)要掌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它们在商品流通企业中所表现的不同费用种类;
  (2)要会计算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3)要会计算保利销售量和保利销售额;
  (4)要会计算经营安全率,并能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判断出经营是否安全;
  (5)要熟悉扭亏增盈分析
  具体内容:
  量本利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分析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相互关系中,掌握企业盈亏的变化规律,从而选出最能减少亏损增加盈利的方案为较优的方案。
  销售成本分析:按照成本和销售量的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例题23:多选】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量本利分析决策时,一般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包括( )等。
  A.企业管理费
  B.购进商品总价
  C.进出货费
  D.商品运输费
  E.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
  答案:BCD
  2、销售收入―――用P表示
  企业的销售收入P=C2Q
  式中C2表示商品的单价
  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3、盈亏转折点分析
  盈亏转折点是通过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比较求得的。
  当销售收入P等于销售总成本W时,相对应的销售量为保本销售量。用英文字母Q0来表示。那么,保本销售量的计算公式为:
  P=W
  C2 Q0=K+C1 Q0
  Q0=K/(C2-C1)
  若以销售额表示,保本销售额用英文字母P0来表示,则保本销售额的计算公式:
  在 Q0=K/(C2-C1)两边同时乘以销售单价C2,得到
  P0=C2K/(C2-C1)
  =K/(1-C1/C2)( 设C1/C2为变动费率,用希腊字母a来表示。)
  = K/(1-a)
  销售收入线与销售成本线的交点称为盈亏转折点。
  【例题24:教材例题3】
  某机电公司某种小型机械的销售单价为1600元/台,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3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求计划期该种小型机械的保本销售量为多少台?保本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解:Q0=K/(C2-C1)=60000/(1600-1300)=200(台)
  计划期该种小型机械的保本销售额为:
  P0=C2 Q0= 1600 × 200= 320000(元)= 32(万元)
  【例题25:教材例题4】
  【例题26:2010年单选】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的变动费率为0.8,固定成本分摊为10万元,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为1000元/台,则该商品的保本销售量是( )台。
  A.100
  B.125
  C.500
  D.525
  答案:C
  解析:P0= K/(1-a)
  =100000/(1-0.8)
  =500000元
  保本销售量=500000/1000=500台
  【例题27:08年单选】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的某种机械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600元/台,该种机械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3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为9万元。该种机械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为 ( )万元。
  A.26
  B.52
  C.78
  D.92
  答案:C
  解析:Q0=K/(C2-C1)=90000/(2600-2300)=300(台)
  保本销售额=300×2600=780000(元),即78万元。
  4、盈利目标分析
  目标盈利额用英文字母J表示;保利销售量用QJ来表示;保利销售额用PJ表示。
  目标盈利额等于销售收入减销售总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J=P-W=C2 QJ一(K+C1 QJ)
  因此,保利销售量的计算公式为:
  QJ=(K+J)/(C2-C1)
  保利销售额等于保利销售量乘销售单价。其计算公式为:
  PJ=C2QJ 或PJ=(K+J)/(1-a)
  【例题28:教材例题5】某机电公司某种小型机械的销售单价为1600元/台,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3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如果要求该种小型机械在计划期实现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求计划期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量为多少台?保利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解:设QJ为保利销售量;PJ为保利销售额;C2为销售单价1600元冶; CI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300元/台;K为固定成本分摊6万元;J为目标盈利额3万元,则计划期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量为:
  QJ=(K+J)/(C2-C1)= (60000+30000)/(1600-1300) =300(台)
  计划期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额为:
  PJ=C2QJ=1600* 300= 480000(元)= 48(万元)
  【例题29:教材例题6】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的变动费率为0.8,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该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1250元/台,计划期的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通过市场预测和调查,预计在计划期只能销售300台。问:在计划期能否完成目标盈利额。
  解析:
  商品保利销售额PJ=(K+J)/(1-a)=(60000+30000)/(1-0.8)=450000元
  商品保利销售量=450000/1250=360台
  由于计划期该种商品的保利销售量为360台,而预计在计划期只能销售300台,所以不能完成计划期的目标盈利额。
  【例题30:05年单选】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销售单价为2000元/吨,单位商品变动成本为1700元/吨,固定成本分摊为12万元,该企业要求该种商品在计划期实现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该企业在计划期销售该种商品的销售额只要达到( )万元,就能实现其目标盈利额。
  A.4.86
  B.8.1
  C.60
  D.100
  答案:D
  解析:[(120000+30000)÷(2000-1700)]×0.2=100万元
  5、经营安全率分析。
  经营安全率(或称安全边际率)是反映经营安全程度或风险程度大小的指标、用希腊字母η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η=(Q- Q0)/Q=1- Q0/Q
  式中:Q为预测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量);
  Q0为保本销售量;
  η为经营安全率。
  据有关资料表明:η在40%以上,经营很安全;在30%~40%之间,经营比较安全;η在20%~30%之间,经营不太好;η在10%~20%之间,要引起注意;在10%下,就危险了。
  应用举例
  【例题31:2010年单选】 某商品流通企业预计2011年某种商品的销售量为3000吨,该种商品的保本销售量为1800吨,则该种商品的经营安全率是( )。
  A.25.9%
  B.30.0%
  C.40.0%
  D.66.6%
  答案:C
  解析:经营安全率=1-保本销售量/预计销售量
  =1-1800/3000
  =40%
  【例题32: 单选】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销售单价为4000元/吨,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为3600元/吨,固定成本分摊为780000元,计划期预计销售量为3000吨。该种商品计划期的经营安全率是( )。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B
  解析:Q。=K/(C2-C1)=780000÷(4000-3600)=1950
  η=(Q-Q。)/Q=1-1950÷3000=35%
  6、扭亏增盈分析――可以采取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单价、扩大销售量的方法
  (二)、非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无法知道其概率,完全凭决策者经验、素质和风格。
  非确定型决策虽然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决策准则可供选择方案时参考。如:悲观准则、乐观准则、折衷准则、等概率准则和后悔值准则。
  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如何运用不同的决策准则进行决策的。
  【例题33:教材例题9】某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两年后投放市场,共生产五至十年。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方案有三种:
  从国外引进一条有效自动生产线。 改建本企业原有的生产线 按专业化协作组织“一条龙”生产。
  由于对未来两年市场需求无法做到比较精确的预测,只能大致估计为需求量较高、需求量一般和需求量很低三种情况,并且不知道这三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只知道估算出来的三种方案在未来两年的三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额,如表所示。问应如何决策?

自然状态

方案

A引进生产线损益值

B改建生产线损益值

C协作化生产损益值

需求量较高

1000元

700元

350元

需求量一般

-200元

250元

80元

需求量较低

-500元

-100元

-20元

  解析:
  第一种方法,按悲观准则来决策,亦称“小中取大”准则。
  决策步骤:
  1、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评价方案的基础。
  实际上是对每个局部方案持悲观态度,从最不利角度考虑,把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将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变为确定型决策问题来处理。
  2、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收益值最大(或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满意的方案。
  此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分别为:-500;-100;-20
  选损失值最小(-20)的C方案作为满意的方案。
  因为该方案在需求量较低的情况下,只亏损20万元比其他方案的损失都少。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保险的决策。
  对于那些把握很小,风险较大的问题,采用这个准则决策是可取的。
  第二种方法,按乐观准则来决策,亦称“大中取大”准则。
  决策步骤:
  1、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看做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
  2、在这些最大收益值的方案中,再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的方案作为满意的方案。
  此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分别为:1000;700;350
  选其中收益值最大(1000)的A方案作为满意的方案。
  因为该方案在需求量较高的情况下,可获得1000万元的收益,比其他方案的收益值都高。
  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冒险的决策。一般对于把握较大,风险较小的问题才采用。
  第三种方法,按折中准则来决策,亦称乐观系数或赫维斯准则。
  赫维斯认为决策者不应按照某种极端的准则行事,而应在两种极端情况中求得平衡。
  决策步骤: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自然状态

方案

引进生产线

改建生产线

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0.4=400

700*0.4=280

350*0.4=140

需求量一般

-200

250

80

需求量很低

-500*(1-0.4)=-300

-100*(1-0.4)=-60

-20*(1-0.4)=-12

折中损益值

400-300=100

280-60=220

140-12=128

  显然B方案的折中损益值最大,因此决定选择B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第四种方法,按等概率准则来决策,亦称拉普拉斯准则。
  在非确定型决策中,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未知的,按最好或最坏的结果进行决策,都缺乏依据。因此,拉普拉斯提出了他的决策准则,
  决策步骤:
  通过给每种可能的结果赋以相同的权数,然后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收益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权数相同,实际上就是算术平均数)。 选加权平均数最高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如果有n种自然状态,则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P1=P2=…….=Pn=1/n。
  此例有三种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3。各个方案的损益额加权平均数计算如表。

自然状态

方案

引进生产线

改建生产线

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1/3

700*1/3

350*1/3

需求量一般

-200*1/3

250*1/3

80*1/3

需求量很低

-500*1/3

-100*1/3

-20*1/3

加权平均数

100

283.33

136.66

  从表计算可以看出,B方案的加权平均数最大(283.33),可选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第五种方法,按后悔值准则来决策。
  决策步骤:
  以每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定为理想目标。(确定不同自然状态最大收益值),如果没有采取这一理想方案,而采取了其他方案从而使取得的收益减少,就会感到“后悔”。
  本题中: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分别是:需求量较高:1000
  需求量一般: 250
  需求量较低: -20
  2、计算后悔值:
  每个自然状态下的理想最大收益值与它在其他方案的收益值之差所形成的损失值,称为“后悔值”。

自然状态

方案

A引进生产线

B改建生产线

C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1000=0

1000-700=300

1000-350=650

需求量一般

250-(-200)=450

250-250=0

250-80=170

需求量很低

-20-(-500)=480

-20-(-100)=80

-20-(-20)=0

  确定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第一个方案:480
  第二个方案:300
  第三个方案:650选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是B方案, 该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这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决策。
  (三)、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依据通过预测得到的几种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经济效果及其出现的概率进行决策。由于自然状态并非决策人所能控制,所以决策的结果客观上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故称之为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方法有:期望值决策、贝叶斯决策和马尔可夫决策
  此处介绍期望值决策中的矩阵分析表法
  【例题34:教材例13】某商品流通企业拟定A、B、C 三种经营商品品种方案,市场可能出现需求量大、中、小三种状态,其概率分布及各种方案在不同需求量状态下的收益值则表所示。问应选择哪一种方案期望收益值最大?

  自然状态

概率

收益值

A

B

C

需求量较大

0.35

9

18

30

需求量中等

0.45

7

9

-5

需求量较小

0.20

5

-4

-8

  解析:
  1、用决策矩阵表分析法。
  期望收益值=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精讲讲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
  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从中选取期望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方案。
  具体见表。

需求状态

概率

收益值(百万元)

期望收益值(百万元)

A

B

C

A

B

C

0.35

9

18

30

3.15

6.30

10.50

0.45

7

9

-5

3.15

4.05

-2.25

0.20

5

-4

-8

1.00

-0.80

-1.60

 

 

 

 

 

7.30

9.55

6.55

  从表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方案的期望收益值(9.55)最大,故选B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