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教育理论

2015年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一章备考讲义:第4节

来源:233网校 2015年6月9日

  (三)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不仅保证了有机体的完整性,而且也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神经系统的这种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反射。

  1.反射

  反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它表示光线自物体表面折转回来。17世纪笛卡尔首先用它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不随意运动。例如,物体刺激角膜引起眨眼动作;手脚遇到灼热物体立即缩回等。笛卡尔把这类活动叫“反射”。

  按照生理学的解释,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这种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应答性活动就叫反射。

  2.反射弧

  反射活动总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部分或称五个环节组成。一定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又沿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支配效应器的活动。如手被针刺了一下立即缩了回来;横穿马路的行人看见红灯能立即停下脚步,看见绿灯向前走等,这些都是反射活动。各种反射活动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效应器的活动并不是反射活动的结束。在通常情况下,由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动作又将成为有机体的一种刺激物,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返回传导到中枢,这个过程叫反馈。中枢神经系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就能对效应器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并保证有机体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比如远处传来沙沙声,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听到声音后,立即会不断地转头或竖耳对着声源进行探究,若确认为希望的信号,就会拔腿逃跑,并不断地调节跑速或方向。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的,重量约1400克左右,约占人体重量的1/50。大脑有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部分。

  1.大脑皮层

  大脑两半球的表面是灰色的大脑皮质,也叫灰质,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大脑皮层有6层,厚度不一,平均为2.5毫米。大脑皮层上有沟有回,如果把它展开,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相当于一张报纸的大小,其中1/3在表面,有Z/3在皮层沟裂的侧壁和底壁上。

  大脑皮质有四个脑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这四个脑叶上分布着许多心理活动的高级中枢。

  2.边缘系统

  大脑两半球内侧面与间脑相连接的边缘叶与附近的有关结构形成边缘系统(其中包括杏仁核和海马等)。边缘系统的功能有:(1)调节内脏、内分泌活动。(2)杏仁核与情绪活动有关。(3)海马与短时记忆有关。(4)调节寻食、生殖和防御行为。

  3.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在大脑底部,有一些神经核群(灰质),是大脑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0%左右。大脑两半球是人类智慧活动的器官,是全部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间有隆起的部分称为回。其中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外侧裂以下为颞叶,是听觉中枢;顶枕裂向后为枕叶,是视觉中枢;外侧裂之上,中央沟和枕裂之间为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在每一叶内,一些较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等。如图1—3所示。

2015年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一章备考讲义:第4节

  三、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一)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栅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它们足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1.非条件性抑制

  非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的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外抑制是由于外界新异刺激出现,使正在进行巾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如一个强的声音的突然出现,会使证在进行的某个活动暂停。巴甫洛夫认为,产生外抑制的主要原凶是外界新异刺激在皮层引起一个较强烈的兴奋过程,同时,使正在进行的兴奋过程迅速转化为抑制过程,使原来的条件反射被抑制,表现为注意转移。外抑制是神经过程的同时性负诱导。

  超限抑制是由相对过强的刺激所引起的抑制。在一般情况下,条件反射量随条件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但条件刺激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射量开始下降,最后到零。这是因为条件刺激的强度超过了大脑皮层细胞的功用能力限度,皮层的细胞由兴奋过程转为抑制过程。超限抑制使皮层细胞免受超强刺激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而损伤,因此又叫保护性抑制。超限抑制是神经过程继时性负诱导。

  2.条件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巴甫洛夫将这种习得的抑制称作阴性条件反射。条件性抑制可分成四种但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它是条件性抑制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消退抑制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抑制,从而造成条件反射的减弱或消失。但条件反射的消退在此只是一种抑制,并不是完全消失。在消退抑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条件反射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如果得不到强化,会很快地义一次消退,直到最后消失。消退的速度取决于条件反射建立的牢固程度,同神经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分化抑制是指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机体对刺激缺乏精确分辨的能力,常常出现泛化现象。如用500赫兹的声音与食物结合,使狗产生条件反射分泌唾液。但用550赫兹的声音呈现给狗时,它亦分泌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这时继续用食物对500赫兹的声音进行强化,而对550赫兹的声音不予强化。多次之后,泛化现象逐渐消失,狗逐渐不再对550赫兹的声音分泌唾液。分化抑制是机体辨认活动的重要基础,使得机体有可能对环境进行精确的分析,做出准确的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条件反射的抑制过程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现象,它和兴奋过程一样;是大脑中枢功能另一个方面,对机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进行着有规律的活动。巴甫洛夫提出两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在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皮层某一部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漫延传播,使得周围部位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叫扩散。兴奋性扩散主要通过链锁状神经元及抑制性突触实现的。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神经过程在不同皮层区域之间同时发生相互诱导,此为同时性诱导;神经过程在同一皮层区域先后发生相互诱导,此为继时性诱导。相互诱导在效果上又有不同,由抑制过程引发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上述诱导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结合,形成同时性正诱导、同时性负诱导、继时性正诱导和继时性负诱导等。

  巴甫洛夫认为正是神经过程活动的这两个规律,才使大脑皮层的机能得以协调。

  试题:2015年成考《教育理论》备考讲义汇总 模拟试题及答案

  交流:移动客户端下载(APP)  成人高考QQ群 

  网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辅导班全新上线   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