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学习笔记 > 中级综合能力学习笔记

2016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三章考点解读5

来源:233网校 2016-02-21 00:00:00
导读:2016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资料,更多社会工作者考试资讯信息请持续关注233网校社会工作者考试网。

考点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本考点是本章最重要、信息量最大、抽象概念最多的考点,在2008年至2015年考题中都有出现。考生在备考时要重点掌握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8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3水平6阶段论。在考试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来让考生判断其属于何种状态、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

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1)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

①生物进化理论。是解释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

②进化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

(2)基因理论

①基因的特点:遗传基因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个体生命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②四种遗传异常:单一基因遗传;多重因素遗传;染色体错乱;环境引起的遗传异常。

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称为动欲区。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停滞”与“退行”是紧密联系的。所谓“退行”是指当个人受到挫折或焦虑时,他就会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如哭泣、抽烟、酗酒等。一个人一旦发生退行现象,他总是倒退到他曾停滞的那个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以及实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又称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的

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每一阶段的儿童对世界及各种物质间关系都有新的认识,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上的质变,也是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皮亚杰认为,在各个发展阶段,个体主要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三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9岁)

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9~15岁)

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的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5)行为主义理论

①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他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甚至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②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类所学习到的社会行为绝大多数是由强化引起的,即是由操作性行为的结果引起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首先,斯金纳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的机能中用以作用于外界或与外界打交道的那个部分。其次.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反应性行为是由明确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在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下,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是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最后,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本能或情感,而在于外界的环境条件。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有助于形成某种行为,负强化有助于消退某种行为。

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映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第二,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第三,注意到了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尤其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

(6)依恋理论

①前依恋关系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其典型特征是具有“预先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好像为婴儿预先安排了人类的交流。

②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强调促进与成人保持联系的行为。

③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随着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变得十分明显。在这一阶段,他们能够清晰地指明他们依恋关系的对象是谁。

④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在第二年的某个时间,婴儿进入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此时,婴儿获得了自我观念,并且已经开始理解其他人的某些观点。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

(1)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自我划分为主我和客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米德将自我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模仿阶段.大约处于婴幼儿时期。模仿是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婴幼儿只是无意义地模仿动作,不明白到底在做什么。

二是游戏阶段。大约处于儿童时期。这一阶段儿童可以用有意义的语言对客体进行定义。客体我形成。儿童开始形成自我,但是儿童的角色模型是不稳定的。

三是概化他人阶段,大约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青少年必须在情境中同时担当众多角色,形成“泛化的他人”。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强调个人主观的情境定义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情境定义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在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境所做的主观解释。这种解释不仅影响交往的方式、手段,而且影响交往的程度和结果。

(3)标签理论

勒默特和贝克尔是标签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进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关注233网校社会工作者考试可访问手机网(http://m.233.com/shgzz/

辅导资料:

2016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归纳备考速记

2016中级《社工法规与政策》考点归纳备考速记

相关推荐:

2016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在线题库 点击进入

2000—2015年社会工作者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16年社会工作者有效锁分套餐班推荐——

初级社会工作者VIP班 中级社会工作者VIP班    
全科VIP班(送教材)¥880/套 报名  试听
全科VIP班 ¥360/套     报名  试听
全科VIP班(送教材)¥1000/套 报名  试听
全科VIP班   ¥1080/套      报名  试听

单科VIP班(送教材) ¥480/套  报名  试听
优势:
1、精讲班零基础导学,解密80%核心考点
2、冲刺班锁定各科重难点,轻松通过考试 
3、真题班分析命题规律,精准预测考点
4、赠送官方指定教材(限送教材类班级) 
5、送高含金量内部资料 
优势:
1、精讲班零基础导学,解密80%核心考点 
2、冲刺班锁定各科重难点,轻松通过考试 
3、真题班分析命题规律,精准预测考点 
4、赠送官方指定教材(限送教材类班级)
5、送高含金量内部资料
协议:零基础协议通关,不过2017年免费重学   协议:零基础协议通关,不过2017年免费重学
咨询客服 咨询客服

【价格若有变动,请以网校的最新价格为准!】

233网校将及时更新动态,考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社会工作者APP,随时获取第一手考试资讯

2016年社会工作者报名入口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