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一、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转动
转动轴(无凸起部分) 松散的护套、12mm 净距
转动轴(有凸起部分) 全面封闭的防护罩
辊式输送机 交替驱动的辊式输送机在主动轴的下游
旋转的有辐轮 盘片填充、弹簧式离合器
直线运动
机械工作台和滑枕 达到极限位置时与固定结构间距≥500mm
剪刀式升降机 操作中—帘布、维修中—障碍物
砂带机 远离操作者,止逆装置
转动和直线运动 皮带转动
金属骨架防护网,与皮带间距≥50mm
2m 以下应设置防护罩
2m 以上:①皮带轮距离 3m 以上;②皮带宽度 1
5cm 以上;③皮带转速大于 9m/min
考点注释:建议考生注意考题中关于运动方式的问询要求。
上述考点存在关键词类考点:2.0m(成年人的身高和臂展所触及的最高高度)和
0.5m(中国成年男性的肩宽)。
逻辑对比类考点:2.0m—对比记忆法
(1)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 50
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 2m 以下,应设防护罩。
(2)安全阀可放空,室内的设备,如蒸馆塔、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安全阀、放空口
宜引出房顶,并高于房顶 2m 以上。
(3)锅炉烟道和炉膛设置安全泄压用防爆门,防爆门的安装位置不应正对操作
平台和工作人员,并设置在高于 2m 以上的不易触及的位置。
高频考点一、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转动
转动轴(无凸起部分) 松散的护套、12mm 净距
转动轴(有凸起部分) 全面封闭的防护罩
辊式输送机 交替驱动的辊式输送机在主动轴的下游
旋转的有辐轮 盘片填充、弹簧式离合器
直线运动
机械工作台和滑枕 达到极限位置时与固定结构间距≥500mm
剪刀式升降机 操作中—帘布、维修中—障碍物
砂带机 远离操作者,止逆装置
转动和直线运动 皮带转动
金属骨架防护网,与皮带间距≥50mm
2m 以下应设置防护罩
2m 以上:①皮带轮距离 3m 以上;②皮带宽度 1
5cm 以上;③皮带转速大于 9m/min
考点注释:建议考生注意考题中关于运动方式的问询要求。
上述考点存在关键词类考点:2.0m(成年人的身高和臂展所触及的最高高度)和
0.5m(中国成年男性的肩宽)。
逻辑对比类考点:2.0m—对比记忆法
(1)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 50
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 2m 以下,应设防护罩。
(2)安全阀可放空,室内的设备,如蒸馆塔、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安全阀、放空口
宜引出房顶,并高于房顶 2m 以上。
(3)锅炉烟道和炉膛设置安全泄压用防爆门,防爆门的安装位置不应正对操作
平台和工作人员,并设置在高于 2m 以上的不易触及的位置。
逻辑对比类考点:500mm—对比记忆法
(1)当其运动平板(或者滑枕)达到极限位置时,平板的端面距离应和固定结构
的间距不能小于 500mm。
(2)运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不应存在挤压危险
和剪切危险,否则应限定最小安全距离。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 500 臂 120 腿 180
头部 300 手指 25 脚趾 50
(3)轨道式起重机运行机构,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保证起重
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他起重机相距在不小于 0.5m 范围内时能
自动停车。
(4)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 0.5m 以上。
高频考点二、安全技术措施选择顺序:“三步法”(同时属于案例考点)
第 1 步: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也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可靠性设计
关键点:少出错
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关组件
关键组件或子系统加倍(冗余)和多样化设计
操作的机械化或自动化设计
可维修性设计
关键点:好修
维护、润滑和维修设定点放在危险区之外
安装场所可达性、设备外部的可达性、设备内部的可达性
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
维修人员的安全
逻辑对比类考点:500mm—对比记忆法
(1)当其运动平板(或者滑枕)达到极限位置时,平板的端面距离应和固定结构
的间距不能小于 500mm。
(2)运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不应存在挤压危险
和剪切危险,否则应限定最小安全距离。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部位 最小间距
身体 500 臂 120 腿 180
头部 300 手指 25 脚趾 50
(3)轨道式起重机运行机构,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保证起重
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他起重机相距在不小于 0.5m 范围内时能
自动停车。
(4)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 0.5m 以上。
高频考点二、安全技术措施选择顺序:“三步法”(同时属于案例考点)
第 1 步: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也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可靠性设计
关键点:少出错
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关组件
关键组件或子系统加倍(冗余)和多样化设计
操作的机械化或自动化设计
可维修性设计
关键点:好修
维护、润滑和维修设定点放在危险区之外
安装场所可达性、设备外部的可达性、设备内部的可达性
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
维修人员的安全
上述考点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一定烦请考生注意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的差异性。安
全技术的本质安全通常指的是设计阶段的本质安全、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通常指
的是使用阶段的本质安全,类似于下列试题的问答方式。
第 2 步:安全防护措施,也称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
固定式防护装置
活动式防护装置
活动式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和保护装置的组合型式
保护装置
联锁装置,防止危险机器功能在特定条件下运行的装置
双手操纵装置,需要双手同时操作
能动装置,附加手动操纵装置,与启动控制一起使用
保持—运行控制装置
敏感保护设备
有源光电保护装置
机械抑制装置,依靠关键附件的强度防止运动机械障碍
限制装置,防止机器或危险机器状态超过设计限度
有限运动控制装置,也称行程限制装置,限制极限位置
补充保护措施 紧急停止按钮,红色掌揿或蘑菇式开关;急停装置被启动后应
保持接合状态,在用手动重调之前应不可能恢复电路。
第 3 步:使用安全信息,也称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信息属于偏冷门考点,通常在 2 到 3 个年度中会出现一次,因此建议 2025
年考生重点关注安全色的含义、信号和警告装置。
1)安全色
上述考点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一定烦请考生注意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的差异性。安
全技术的本质安全通常指的是设计阶段的本质安全、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通常指
的是使用阶段的本质安全,类似于下列试题的问答方式。
第 2 步:安全防护措施,也称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
固定式防护装置
活动式防护装置
活动式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和保护装置的组合型式
保护装置
联锁装置,防止危险机器功能在特定条件下运行的装置
双手操纵装置,需要双手同时操作
能动装置,附加手动操纵装置,与启动控制一起使用
保持—运行控制装置
敏感保护设备
有源光电保护装置
机械抑制装置,依靠关键附件的强度防止运动机械障碍
限制装置,防止机器或危险机器状态超过设计限度
有限运动控制装置,也称行程限制装置,限制极限位置
补充保护措施 紧急停止按钮,红色掌揿或蘑菇式开关;急停装置被启动后应
保持接合状态,在用手动重调之前应不可能恢复电路。
第 3 步:使用安全信息,也称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信息属于偏冷门考点,通常在 2 到 3 个年度中会出现一次,因此建议 2025
年考生重点关注安全色的含义、信号和警告装置。
1)安全色
颜色
颜色含义
人员安全 机械/过程安全
红 危险/禁止 紧急
黄 注意、警告 异常
绿 安全 正常
蓝 执行 强制性
2)信号和警告装置,包括听觉信号、视觉信号以及视听组合信号。
视听组合信号特点是光、声信号共同作用。当险情信号为紧急信号时,视觉信号
与听觉信号配合使用同时出现,加强危险和紧急状态警告功能。
声 光 含义
扫频声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猝发声、快脉冲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交变声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短声 黄色 注意,警戒
序列声 蓝色 命令,强制性行动
拖延声 绿色 正常状态,警报解除
(2)可察觉性。听觉信号应明显超过有效掩蔽阈值,在接收区内的任何位置都
不应低于 65dB(A)。紧急视觉信号应使用闪烁信号灯,警告视觉信号的亮度至
少应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紧急视觉信号亮度应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
颜色
颜色含义
人员安全 机械/过程安全
红 危险/禁止 紧急
黄 注意、警告 异常
绿 安全 正常
蓝 执行 强制性
2)信号和警告装置,包括听觉信号、视觉信号以及视听组合信号。
视听组合信号特点是光、声信号共同作用。当险情信号为紧急信号时,视觉信号
与听觉信号配合使用同时出现,加强危险和紧急状态警告功能。
声 光 含义
扫频声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猝发声、快脉冲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交变声 红色 危险,紧急行动
短声 黄色 注意,警戒
序列声 蓝色 命令,强制性行动
拖延声 绿色 正常状态,警报解除
(2)可察觉性。听觉信号应明显超过有效掩蔽阈值,在接收区内的任何位置都
不应低于 65dB(A)。紧急视觉信号应使用闪烁信号灯,警告视觉信号的亮度至
少应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紧急视觉信号亮度应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
(3)可分辨性,警告视觉信号应为黄色或橙黄色,紧急视觉信号应为红色。
(4)有效性,险情信号应定期复查。
(5)设置位置,险情信号宜设置于紧邻潜在危险源的适当位置。
(6)优先级要求,任何险情信号应优先于其他(规范通常用一般)所有视听信
号;紧急信号应优先于所有警告信号,紧急撤离信号应优先于其他所有险情信号。
高频考点三、机床布置的最小距离的设定(记忆类考点)
机床的布置的安全距离,应考虑机床活动机件达到的极限位置和端墙、结构梁、
正面和侧面的距离。
项目 小型机床 中型机床 大型机床 特大型机床
机床操作面 1.1 1.3 1.5 1.8
机床侧面、后面离墙柱间距 0.8 1.0 1.0 1.0
机床操作面离墙柱间距 1.3 1.5 1.8 2.0
交替考点、通道间距
主要生产区、仓库区、动力区的道路,应环形布置。车间通道一般分为纵向主要
通道、横向主要通道和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车间横向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2
000mm、机床间次要通道不应小于 1000mm。
车间纵向主要通道
运输方式 冷加工 铸造 锻造 热处理 焊接
人工运输 ≥1.0m 1.5m 2~3m 1.5~2.5m 2~3m
电瓶车单向行驶 1.8m 2m
(3)可分辨性,警告视觉信号应为黄色或橙黄色,紧急视觉信号应为红色。
(4)有效性,险情信号应定期复查。
(5)设置位置,险情信号宜设置于紧邻潜在危险源的适当位置。
(6)优先级要求,任何险情信号应优先于其他(规范通常用一般)所有视听信
号;紧急信号应优先于所有警告信号,紧急撤离信号应优先于其他所有险情信号。
高频考点三、机床布置的最小距离的设定(记忆类考点)
机床的布置的安全距离,应考虑机床活动机件达到的极限位置和端墙、结构梁、
正面和侧面的距离。
项目 小型机床 中型机床 大型机床 特大型机床
机床操作面 1.1 1.3 1.5 1.8
机床侧面、后面离墙柱间距 0.8 1.0 1.0 1.0
机床操作面离墙柱间距 1.3 1.5 1.8 2.0
交替考点、通道间距
主要生产区、仓库区、动力区的道路,应环形布置。车间通道一般分为纵向主要
通道、横向主要通道和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车间横向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2
000mm、机床间次要通道不应小于 1000mm。
车间纵向主要通道
运输方式 冷加工 铸造 锻造 热处理 焊接
人工运输 ≥1.0m 1.5m 2~3m 1.5~2.5m 2~3m
电瓶车单向行驶 1.8m 2m
上述考点的间距和通道属于典型交替类考点,请考生重点关注数字。
高频考点四、金属切削机床
机动夹持装置
夹紧过程的结束与机床运转的开始相联锁
夹持装置的放松应与机床运转的结束相联锁
机床运转时,工件夹紧装置不应动作
未达到预期安全预紧力时,工件驱动装置不应动作
夹紧力低于安全值或超过允许值时,驱动装置应自动停止
移动式平衡配置 移动范围内采取防护措施
排屑防喷溅措施,应提供手用工具,严禁手扣嘴吹
考点易错点分析:上述机动夹持装置在设备运转期间确实在监测夹紧力,一旦不
具备足够夹紧力动作一定是自动停止,不是自动调整。
上述考点的间距和通道属于典型交替类考点,请考生重点关注数字。
高频考点四、金属切削机床
机动夹持装置
夹紧过程的结束与机床运转的开始相联锁
夹持装置的放松应与机床运转的结束相联锁
机床运转时,工件夹紧装置不应动作
未达到预期安全预紧力时,工件驱动装置不应动作
夹紧力低于安全值或超过允许值时,驱动装置应自动停止
移动式平衡配置 移动范围内采取防护措施
排屑防喷溅措施,应提供手用工具,严禁手扣嘴吹
考点易错点分析:上述机动夹持装置在设备运转期间确实在监测夹紧力,一旦不
具备足够夹紧力动作一定是自动停止,不是自动调整。
高频考点五、砂轮机安全技术
主轴螺纹 相反,不得超过砂轮内孔长度 1/2
砂轮卡盘:砂轮直径 一般≥1/3;切断用砂轮≥1/4
卡盘
砂轮非接触间距 ≥1.5mm
砂轮防护罩间距 ≤15mm
砂轮防护罩开口角度
砂轮水平面以上≤65°
一般用途砂轮开口总角度≤90°
水平面以下加工总角度≤125°
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间隙 <6mm
加工托架与砂轮圆周间隙 <3mm
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间隙 ≤1.6mm(使用规范,使用中,补偿砂轮磨损)
加工托架与砂轮圆周间隙 ≤2mm(使用规范,使用中,补偿砂轮磨损)
关键词:不得使用 没有标记或标记不清,无法核对特性
关键词:平衡试验 新砂轮、经修整的砂轮、运转不平衡
关键词:不宜 使用侧面
关键词:斜前方位置 正常磨削作业、空转试验还是修整砂轮
关键词:禁止、同时 共用一台砂轮机同时操作
考点分析,砂轮机的设计使用要求属于历年必考点,考生应重点关注上述考点中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