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5 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技术》时间、数字、计算、记忆口诀 第一部分 《时间、数字、计算》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1、直线运动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数字 500)
(1)机械工作台和滑枕:当其运动平板(或者滑枕)达到极限位置时,平板的
端面距离应和固定结构的间距不能小于 500mm;
(2)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 0.5m以上;
(3)轨道式起重机运行机构,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保证起重
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他起重机相距在不小于 0.5m范围内时
能自动停车。
2、皮带传动:皮带传动的危险在皮带接头及皮带进入到皮带轮的部位。焊接金
属网是一种适用的防护,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
的距离不应小于 50mm。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 2m以下,应设防护罩。但下列 3 种情况(任意之一)下,
即使离地面 2m以上也应防护:
a.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 3m以上;
b.皮带宽度在 15cm以上;
c.皮带回转的速度在 9m/min以上。
3、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
(1)备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医院 2 类场所中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等应维持正常照
明的照度。
b.医院的急诊通道、化验室、药房、产房、血库、病理实验与检验室等需确保医
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场所,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 50%。
c.除另有规定外,其他场所的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的 10%。
(2)安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医院 2 类场所中的手术室、抢救室等应维持正常照明的照度。
b.体育场馆观众席和运动场地安全照明的平均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20 lx。
c.除另有规定外,其他场所的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的 10%,
且不应低于 15 lx。
(3)疏散照明的地面平均水平照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2025 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技术》时间、数字、计算、记忆口诀 第一部分 《时间、数字、计算》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1、直线运动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数字 500)
(1)机械工作台和滑枕:当其运动平板(或者滑枕)达到极限位置时,平板的
端面距离应和固定结构的间距不能小于 500mm;
(2)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 0.5m以上;
(3)轨道式起重机运行机构,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保证起重
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他起重机相距在不小于 0.5m范围内时
能自动停车。
2、皮带传动:皮带传动的危险在皮带接头及皮带进入到皮带轮的部位。焊接金
属网是一种适用的防护,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
的距离不应小于 50mm。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 2m以下,应设防护罩。但下列 3 种情况(任意之一)下,
即使离地面 2m以上也应防护:
a.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 3m以上;
b.皮带宽度在 15cm以上;
c.皮带回转的速度在 9m/min以上。
3、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
(1)备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医院 2 类场所中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等应维持正常照
明的照度。
b.医院的急诊通道、化验室、药房、产房、血库、病理实验与检验室等需确保医
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场所,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 50%。
c.除另有规定外,其他场所的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的 10%。
(2)安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医院 2 类场所中的手术室、抢救室等应维持正常照明的照度。
b.体育场馆观众席和运动场地安全照明的平均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20 lx。
c.除另有规定外,其他场所的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的 10%,
且不应低于 15 lx。
(3)疏散照明的地面平均水平照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2—
a.水平疏散通道不应低于 1 lx,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 3 lx。
b.垂直疏散区域不应低于 5 lx。
c.疏散通道地面中心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应大于 40:1。
d.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老年公寓、医院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场所
不应低于 5lx。
4、信号和警告装置
信号必须清晰可鉴,听觉信号应明显超过有效掩蔽阈值,在接收区内的任何位置
都不应低于 65 dB(A)。紧急视觉信号应使用闪烁信号灯,以吸引注意并产生紧
迫感,警告视觉信号的亮度应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紧急视觉信号亮度应至少
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即后者的亮度应至少 2 倍于前者,频闪效应会削弱闪光信
号的可察觉性。
5、机床安全距离
6、金属切削机床作业时的安全要求:
控制油雾浓度最大值不超过 5mg/m3,粉尘浓度最大值不超过 10mg/m3。
7、砂轮机安全技术
(1)一般用途的砂轮卡盘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 1/3,切断用砂轮的卡盘直
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 1/4;卡盘与砂轮侧面的非接触部分应有不小于 1.5mm
的间隙;
(2)砂轮防护罩任何部位不得与砂轮装置各运动部件接触,砂轮卡盘外侧面与
砂轮防护罩开口边缘之间的间距一般应不大于 15mm;
(3)防护罩上方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可调整至 6mm以下;托架台
面与砂轮主轴中心线等高,托架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小于 3mm。
8、消减冲模危险区的措施
— 2—
a.水平疏散通道不应低于 1 lx,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 3 lx。
b.垂直疏散区域不应低于 5 lx。
c.疏散通道地面中心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应大于 40:1。
d.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老年公寓、医院等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场所
不应低于 5lx。
4、信号和警告装置
信号必须清晰可鉴,听觉信号应明显超过有效掩蔽阈值,在接收区内的任何位置
都不应低于 65 dB(A)。紧急视觉信号应使用闪烁信号灯,以吸引注意并产生紧
迫感,警告视觉信号的亮度应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紧急视觉信号亮度应至少
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即后者的亮度应至少 2 倍于前者,频闪效应会削弱闪光信
号的可察觉性。
5、机床安全距离
6、金属切削机床作业时的安全要求:
控制油雾浓度最大值不超过 5mg/m3,粉尘浓度最大值不超过 10mg/m3。
7、砂轮机安全技术
(1)一般用途的砂轮卡盘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 1/3,切断用砂轮的卡盘直
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 1/4;卡盘与砂轮侧面的非接触部分应有不小于 1.5mm
的间隙;
(2)砂轮防护罩任何部位不得与砂轮装置各运动部件接触,砂轮卡盘外侧面与
砂轮防护罩开口边缘之间的间距一般应不大于 15mm;
(3)防护罩上方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可调整至 6mm以下;托架台
面与砂轮主轴中心线等高,托架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小于 3mm。
8、消减冲模危险区的措施
— 3—
当冲模闭合时,从下模座上平面至上模座下平面的最小间距应大于 60mm。
9、带锯机锯轮防护
锯轮防护罩的结构和所用材料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上锯轮处于任何位置,
防护罩均应能罩住锯轮 3/4 以上表面,并在靠锯齿边的适当处设置锯条承受器;
上锯轮处于最高位置时,其上端与防护罩内衬表面有不小于 100mm的足够间隔;
10、带锯机机床
在空运转条件下,机床噪声最大声压级不得超过 90dB(A) 。
11、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I=T·M·S·W·10
T-劳动时间率
M-8 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
I I≤15 轻
II 15
III 20
IV I>25 极重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 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I Ⅱ Ⅲ IV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干球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I ≥18 Ⅲ ≥14
Ⅱ ≥16 IV ≥12
— 3—
当冲模闭合时,从下模座上平面至上模座下平面的最小间距应大于 60mm。
9、带锯机锯轮防护
锯轮防护罩的结构和所用材料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上锯轮处于任何位置,
防护罩均应能罩住锯轮 3/4 以上表面,并在靠锯齿边的适当处设置锯条承受器;
上锯轮处于最高位置时,其上端与防护罩内衬表面有不小于 100mm的足够间隔;
10、带锯机机床
在空运转条件下,机床噪声最大声压级不得超过 90dB(A) 。
11、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I=T·M·S·W·10
T-劳动时间率
M-8 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
I I≤15 轻
II 15
III 20
IV I>25 极重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 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I Ⅱ Ⅲ IV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干球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I ≥18 Ⅲ ≥14
Ⅱ ≥16 IV ≥12
— 4—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1、电流大小的影响
感知概率为 50%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 1.1 mA,成年女子约为 0.7mA。
最小感知电流约为 0.5 mA,且与时间无关。
摆脱概率为 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 16mA,成年女子约为 10.5mA;
摆脱概率为 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约为 9mA和 6mA。
2、屏护
(1)遮栏高度不应小于 1.7m,下部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0.1m;户内栅栏
高度不应小于 1.2m;户外栅栏高度不应小于 1.5m。
(2)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8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
于 0.2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不宜小于 0.15m。
(3)在低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1m。在
10kV作业中,无遮栏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7m;
有遮栏时,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0.35 m。
3、保护导体截面积
相线截面积SL 保护零线最小截面积SPE
SL≤16 SL
16<SL≤35 16
SL>35 SL/2
PE有机械防护 ≥2.5mm2
PE无机械防护 ≥4.0mm2
铜质PEN线 ≥10mm2
铝质PEN线 ≥16mm2
电缆芯线 ≥4mm2
4、接地装置
为了减小自然因素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接地体上端离地面深度不应小于 0.6m(
农田地带不应小于 1m),并应在冰冻层以下。接地体宜避开人行道和建筑物出入
口附近。接地体的引出导体应引出地面 0.3m以上。接地体离独立避雷针接地体
— 4—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1、电流大小的影响
感知概率为 50%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 1.1 mA,成年女子约为 0.7mA。
最小感知电流约为 0.5 mA,且与时间无关。
摆脱概率为 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 16mA,成年女子约为 10.5mA;
摆脱概率为 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约为 9mA和 6mA。
2、屏护
(1)遮栏高度不应小于 1.7m,下部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0.1m;户内栅栏
高度不应小于 1.2m;户外栅栏高度不应小于 1.5m。
(2)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8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
于 0.2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不宜小于 0.15m。
(3)在低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1m。在
10kV作业中,无遮栏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7m;
有遮栏时,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0.35 m。
3、保护导体截面积
相线截面积SL 保护零线最小截面积SPE
SL≤16 SL
16<SL≤35 16
SL>35 SL/2
PE有机械防护 ≥2.5mm2
PE无机械防护 ≥4.0mm2
铜质PEN线 ≥10mm2
铝质PEN线 ≥16mm2
电缆芯线 ≥4mm2
4、接地装置
为了减小自然因素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接地体上端离地面深度不应小于 0.6m(
农田地带不应小于 1m),并应在冰冻层以下。接地体宜避开人行道和建筑物出入
口附近。接地体的引出导体应引出地面 0.3m以上。接地体离独立避雷针接地体
— 5—
之间的地下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3 m;离建筑物墙基之间的地下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1.5 m。
5、双重绝缘的基本条件
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2 MΩ,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5 MΩ,加
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7 MΩ。
6、安全电压限制和额定值
(1)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 50 V,直流安全电压的限值为 120 V。
(2)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 42 V、36 V、24 V、12 V和 6 V。
7、一般用途的单相安全隔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应超过 10kV·A,三相的不应
超过 16kV·A。
单相隔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应超过 25kV·A,三相隔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应
超过 40kV·A。
8、在接零系统中,对于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的线路,故障持续时
间不宜超过 5s;对于供给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线路或插座回路,
电压 220V者故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0.4s,380V者不应超过 0.2s。
9、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
(1)30 mA及 30 mA以下的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触电事故;
(2)30 mA以上、1000 mA及 1000 mA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
故和漏电火灾;
(3)1000 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
10、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级别 (EPL)
用于煤矿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中的Ⅰ类设备的EPL分为Ma、Mb 两级。用于爆
炸性气体环境的Ⅱ类设备的EPL分为Ga、Gb、Gc三级。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
Ⅲ类设备的EPL分为Da、Db、Dc三级。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