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知识库 >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体力劳动强度如何分级?

来源:233网校 2025-06-11 09:51:34
导读: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是评估工作负荷和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标准及其计算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指标。

体力劳动强度如何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主要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进行。体力劳动强度按大小分为4级,具体如下:

轻劳动(I级):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 ≤ 15。这类劳动包括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

中等劳动(II级):体力劳动强度指数15 < I ≤ 20。这类劳动包括手和臂持续动作的工作,如锯木头;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的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等。

重劳动(III级):体力劳动强度指数20 < I ≤ 25。这类劳动包括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极重劳动(IV级):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 > 25。这类劳动包括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的计算公式为:

——劳动时间率,即工作日净劳动时间

/工作日总工时;

——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单位为kJ/²;

——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能较正确地反映生理负荷的大小。企业应根据这些标准合理安排劳动任务,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劳动强度及分级

考点试题:

1、劳动强度指数是反映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重要指标,应根据作业面的作业特点、劳动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合理安排劳动作息规律和岗位制度。下列( )不属于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影响因素。

A. 能量代谢

B. 劳动时长

C. 性别差异

D. 熟练程度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𝐼=10∙𝑇∙𝑀∙𝑆∙𝑊

其中,T-劳动时间率;M-能量代谢率;S-性别系数;W-劳动方式系数

插入模块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