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是一种利用各种燃料、电或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蒸汽或热水,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
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燃烧过程:锅炉通过燃烧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或使用电能,将化学能或电能转化为热能。
传热过程:产生的热能通过锅炉的受热面(如水冷壁、对流管束等)传递给锅炉内的水或导热介质。
蒸发过程:水在吸收热量后逐渐蒸发成蒸汽,或加热成高温水。
输出过程:生成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用于发电、供暖、工业生产等。
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炉膛、燃烧器、受热面、汽包、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了解锅炉的定义和基本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科目知识点:锅炉基础知识(定义、分类)
考点试题:
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能或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按载热介质分类,将出口介质温度高于120℃高温水的锅炉称为( )。
A. 蒸汽锅炉
B. 热水锅炉
C. 中温锅炉
D. 高温锅炉
选项B正确。热水锅炉是指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高温水),但不使其沸腾,出口介质为热水。出口介质为高温水(温度高于120℃)或低温水(温度低于或等于120℃)的锅炉。
选项C、D错误。中温锅炉和高温锅炉这两个选项并不是按载热介质分类的标准术语,而是通常用于描述工作温度范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