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中的冲击波破坏作用如何影响建筑物和人员安全?
爆炸事故中,冲击波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因素。当爆炸发生时,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这种高压气体会像活塞运动一样向前推进,产生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冲击。
冲击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冲击波能造成附近建筑物的严重破坏。根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中的内容,波阵面超压在20~30kPa内,就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将全部破坏。因此,在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物,尤其是那些结构较弱的建筑物,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冲击波对人员的影响
冲击波不仅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还会对附近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强烈的气压变化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此外,冲击波还可能引起耳膜破裂、骨折等其他身体伤害。
实际案例分析
例如,在某市的一次麻尘爆炸事故中,连续发生了3次爆炸。地震局的地震检测仪记录了在7秒之内的曲线上出现有3次高峰,这表明爆炸产生了强烈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不仅对建筑物造成了震荡、开裂、松散倒塌等危害,还对附近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总之,爆炸事故中的冲击波破坏作用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爆炸破坏作用(冲击波、碎片、次生、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