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及分级是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其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下是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收集资料:
生产工艺资料:收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清单、原料和产品种类及数量等资料。
法律法规:查阅国家和地方关于重大危险源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
风险评估:
识别危险源: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识别出所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源点。
定量评估: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定性评估:结合专家意见和历史数据,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计算R值:
公式:R = α × β × ∑
其中,R为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指标;
α为暴露人员校正系数;
β为危险化学品类别校正系数;
Ci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
Qi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量。
确定α值: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根据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按照表5设定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
示例:
100人以上:α = 2.0
50~99人:α = 1.5
30~49人:α = 1.2
1~29人:α = 1.0
0人:α = 0.5
确定β值:
危险化学品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类别,查找相应的β校正系数。
示例:
急性毒性J1:β = 4
急性毒性J2:β = 1
易燃气体W2:β = 1.5
氧化性气体W4:β = 1
计算R值: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每个重大危险源的R值。
分级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R ≥ 100
二级重大危险源:100 > R ≥ 50
三级重大危险源:50 > R ≥ 10
四级重大危险源:R < 10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科学、准确地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及分级,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考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及分级方法
考点练习题:
1、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近,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这种评价事故后果的原则是( )。
A. 最大危险原则
B. 概率求和原则
C. 平均概率原则
D. 最小伤害原则
(1) 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 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