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识别标准是什么?
内容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或者处置过程中,由于危险物质的数量或能量达到一定规模,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场所或设施。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企业需要对存储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案例分析
案例9:某储运公司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案例
某储运公司在未经任何审批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擅自将部分库房改为存放危险化学品。2007年6月14日,该公司仓储区发生了一系列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前,多个库房内存放了大量的氧化剂和易燃物质,如硝酸铵、高锰酸钾等。
重大危险源识别标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有不同的临界量,超过临界量的储存或使用场所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储存方式: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和条件也会影响其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例如,散装储存与包装储存的风险不同。
安全距离: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与其他建筑物、重要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也是重要的识别因素。
具体识别方法
查阅相关标准:企业应查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了解各类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
现场调查: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计算风险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危险物质的风险值,判断是否超过临界量。
制定管理措施:对于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
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正确识别和管理重大危险源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科目:其他安全
考点:重大危险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