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银行从业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银行从业
授课老师:武跃子
所属科目:中级银行管理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十三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三节 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介绍

1、治理架构

董事会为流动性风险管理最终责任承担者的决策层面,以总行的高级管理层构成的执行和组织管理层面,以及以总分行的各个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执行和报告层面。此外,由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构成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层。

2、政策制度

3、技术方法

专题更新时间:2023/12/29 15:32:2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考点试题

判断题 1.商业银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压力测试,还在并表基础上分币种实施压力测试。()
A .
B .
去答题练习
单选题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承担最终责任的是( )。
A . 董事会
B . 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
C . 业务部门
D . 高级管理层
去答题练习
单选题 3.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流动性风险治理架构不包括()。
A . 以股东会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层
B . 以总行的高级管理层构成的执行和组织管理层面
C . 以总分行的各个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执行和报告层面
D . 以董事会为流动性风险管理最终责任承担者的决策层面
去答题练习
多选题 4.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明确了()等的职权。
A . 股东会
B . 董事会
C . 监事会
D . 高级管理层
E . 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
去答题练习
单选题 5.根据《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商业银行常规压力测试应当至少()进行一次,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增加压力测试的频率。
A . 每年
B . 每季度
C . 每半年
D . 每月
去答题练习

大咖讲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李楠
基金从业
银行从业
证券从业
233网校签约网课老师,专业从事AFP/CFP、银行从业、基金从业、中级经济师、银行校园招聘等课程的研究和授课,曾在四大行及华夏银行、天津银行、渤海银行等机进行金融类培训工作。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制沿革

1、总体性要求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引入了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三项指标,根据商业银行特点设定了差异化的定量监管标准,并提出了统一的多维度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工具,进一步完善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

2、信息披露要求

高频

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

1、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银行董事会应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高管层应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

监事会和内审部门应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中还应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使流动性风险成本显性化等。

2、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3、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1)现金流测算和分析:银行应当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各个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是指银行在该时间段由于开展表内外业务,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收入)和现金流出(支付)的差额。现金流缺口越大,表明该时间段内流动性压力越大。

(2)早期预警: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采用适当的预警指标,前瞻性地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3)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应适当设置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等表内外限额,加强融资渠道管理和融资抵押品管理,确保能够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日间和不同期限的融资需求。

流动性风险限额应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4)融资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融资管理,完善融资策略,提高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5)融资抵(质)押品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考虑抵(质)押品的融资能力、价格敏感度、压力情景下的折扣率等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抵(质)押品的多元化程度。

(6)日间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和相关融资安排,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

(7)压力测试:常规压力测试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增加压力测试频率。银行应合理审慎设定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并持续经营的最短期限,在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情景下的持续经营最短期限应不少于30天。

(8)应急计划: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操作可行性。

(9)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指银行持有的没有变现障碍、在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获取资金的流动性资产。

(10)并表管理: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并表管理,要考虑银行集团的整体流动性风险水平、附属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及其对银行集团的影响,并防止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过度依赖集团内部融资,降低集团内部的流动性风险传递。

高频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

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监管指标

计算

监管要求

适用范围

流动性覆盖率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

不低于100%

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

净稳定资金比例

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

不低于25%

全部商业银行

流动性匹配率

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不低于100%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

不低于100%

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

2、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

(1)资产负债合同期限错配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缺口率。其中,流动性缺口是指以合同到期日为基础,按特定方法测算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和负债,并将到期资产与到期负债相减获得的差额。流动性缺口率是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与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的比例。

(2)融资来源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核心负债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最大10户存款比例和最大10家同业融入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同业融入比例是衡量融资来源集中度的指标。核心负债比例是指中长期较为稳定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是指商业银行从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3)无变现障碍资产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超额备付金率、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及向中央银行或市场融资时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其他资产。

(4)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对某种重要币种单独计算的流动性覆盖率。

(5)市场流动性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间市场相关利率及成交量、国库定期存款招标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及证券市场相关指数。

存贷比仍然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它是商业银行调整后贷款余额与调整后存款余额的比例。

高频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1、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银行董事会应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高管层应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

监事会和内审部门应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中还应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使流动性风险成本显性化等。

2、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高频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1、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1)现金流测算和分析:银行应当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各个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是指银行在该时间段由于开展表内外业务,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收入)和现金流出(支付)的差额。现金流缺口越大,表明该时间段内流动性压力越大。

(2)早期预警: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采用适当的预警指标,前瞻性地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3)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应适当设置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等表内外限额,加强融资渠道管理和融资抵押品管理,确保能够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日间和不同期限的融资需求。

流动性风险限额应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4)融资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融资管理,完善融资策略,提高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5)融资抵(质)押品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考虑抵(质)押品的融资能力、价格敏感度、压力情景下的折扣率等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抵(质)押品的多元化程度。

(6)日间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和相关融资安排,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

(7)压力测试:常规压力测试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增加压力测试频率。银行应合理审慎设定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并持续经营的最短期限,在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情景下的持续经营最短期限应不少于30天。

(8)应急计划: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操作可行性。

(9)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指银行持有的没有变现障碍、在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获取资金的流动性资产。

(10)并表管理: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并表管理,要考虑银行集团的整体流动性风险水平、附属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及其对银行集团的影响,并防止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过度依赖集团内部融资,降低集团内部的流动性风险传递。

2、管理信息系统

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准确、及时、全面计量、监测和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所需的基础设施。

高频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监管指标

计算

监管要求

适用范围

流动性覆盖率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

不低于100%

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

净稳定资金比例

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

不低于25%

全部商业银行

流动性匹配率

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不低于100%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

不低于100%

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

 

高频

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

2、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

(1)资产负债合同期限错配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缺口率。其中,流动性缺口是指以合同到期日为基础,按特定方法测算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和负债,并将到期资产与到期负债相减获得的差额。流动性缺口率是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与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的比例。

(2)融资来源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核心负债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最大10户存款比例和最大10家同业融入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同业融入比例是衡量融资来源集中度的指标。核心负债比例是指中长期较为稳定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是指商业银行从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3)无变现障碍资产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超额备付金率、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及向中央银行或市场融资时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其他资产。

(4)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对某种重要币种单独计算的流动性覆盖率。

(5)市场流动性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间市场相关利率及成交量、国库定期存款招标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及证券市场相关指数。

存贷比仍然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它是商业银行调整后贷款余额与调整后存款余额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