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政治辅导

2010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2009年7月2日来源:233网校
导读:2010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分为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共六部分。

  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题,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壮大沿海经济,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国新的产业集聚带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二)基本原则
  重点推进,扎实起步。把五个重点发展区域作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切入点,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率先突破。各点集中力量搞好起步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突出特色。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结合各自的优势,搞好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企业和项目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集群。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条块互通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开发模式,加快建设。
  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把临港工业、沿海经济与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东北腹地经济有效衔接,紧密结合。腹地利用沿海向境外、海外发展,沿海利用腹地雄厚配套能力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沿海与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
  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生态省的目标,沿海经济发展要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现代产业生态园区,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战略定位
  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把沿海经济带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集聚带,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投资兴业的区、和谐宜居的新城区,形成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五个重点发展区域的起步区初见成效,沿海经济带初步形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主要指标: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15.9%和15%。实现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对外开放先于全省,人均收入高于全省,生态环境优于全省,培育成为东北振兴的经济发展主轴和新的经济增长带,推进沿海与腹地一体化发展,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强省。
  到2020年,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成国际竞争力强的沿海临港产业聚集带,建成全国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环境美好、开放度高的现代化区域。
  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
  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是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筑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要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
  (一)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个重点发展区域(简称“五点”)是指位于沿海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包括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盘锦船舶工业区)、辽西锦州湾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点”地处对外开放的前沿,依城傍港,靠近公路、铁路干线,土地资源丰富,依托基础雄厚,是全省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切入点,规划总面积482.9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
  开发建设“五点”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平台、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承载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五年翻两番;后十年再翻两番,年均增长15%。

专栏2 “五点”的规划面积

单位:平方公里

区域名称

规划面积

起步区面积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129.7

50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120

20

盘锦船舶工业区

10

10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

锦州西海工业区

41.3

41.3

葫芦岛北港工业区

34.9

20

丹东产业园区

97

39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

50

15

合计

482.9

195.3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打造以造船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精密仪器仪表、重工起重、机床等装备制造业,能源及精细化工原材料产业。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发深水岸线,发展大型专业化深水港口,完善港口功能,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区和世界的造船基地之一。到2010年,建成5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800万吨。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包括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盘锦船舶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打造以冶金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冶金重装备中试基地、高技术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逐步建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到201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以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临港生态产业区的基本框架。盘锦船舶工业区,发展5万吨级以下中小型船舶和游艇、快艇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依托辽河油田,发展新型钻井机械等石油钻采设备和油田环保设备,逐步形成中小型船舶和配件特色产业基地。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锦州西海工业区,打造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石油化工、制造业、能源等临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打造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物流园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打造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逐步建成综合工业园区、船舶制造园区、物流园区。
  丹东产业园区。打造以造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仪器仪表、物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临港产业,建设具有特色发展优势的综合工业园区。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打造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电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加快轮胎、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产业加工园区。
  (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
  把城镇体系建设作为沿海经济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和谐社会建设,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社会事业繁荣、人民生活宽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地带。
  建设沿海城镇体系,打造大连、锦葫兴凌(锦州、葫芦岛、兴城、凌海)、营盘鲅(营口、盘锦、鲅鱼圈)等3个都市区。把大连建成国际化城市,逐步把丹东、锦州发展为特大城市,把盘锦、葫芦岛发展为大城市。科学统筹制定县城、小城镇和村屯建设规划,注意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到2010年,把庄河、普兰店、东港、凌海、兴城、大石桥、盖州等7个市建成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将绥中建成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建设一批3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沿海地区农村率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成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示范区。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实现190万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培养沿海经济带建设急需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和高层次人才。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先进文化集散基地,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援助制度。建立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等方面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主要建设大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4个循环经济重点城市。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和产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优先安排村屯绿化,提供绿色支撑。加强28处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对辽东湾和鸭绿江口湿地等13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严格按照《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加强海洋岸线开发和保护,推进辽东半岛、辽河三角洲和辽西3个海洋区域开发,近岸海域水质按功能区划达标率在90%以上。
  努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到2010年,沿海6个省辖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12个县(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专栏3 沿海地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级别

面积(公顷)

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17073

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909000

大连城山头自然保护区

1350

辽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

3575

辽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

7467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101000

辽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

11459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128000

大连长海海洋珍贵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5170

锦州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23800

营口玉石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31947

葫芦岛白狼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12448

葫芦岛虹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000

  (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为核心,打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强化港区码头、物流、加工、展示四大功能,拓展港口作业、进出口货物存储、增值加工服务、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商品展示等多种业务。建设大窑湾超大型集装泊位和各港区大型专业化码头、深水航道、物流分拨中心和中转枢纽等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集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国际运输网络,形成现代化、专业化的集装箱、原油、粮食、矿石和汽车等大宗货物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口岸通关、航运代理、口岸信息、海运结算与保险、后勤补给、海事支持等航运中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以石油深加工、精细化工、船舶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支撑体系。到2010年,沿海港口新建泊位约160个,新增集装箱泊位27个;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400万标箱。初步建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备,航运中心各项要素条件基本具备,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城市和口岸功能较强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到2020年,建成腹地型与中转型相结合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下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优化沿海港口资源配置,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各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大连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拓展港口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积极推进长兴岛组合港区建设。营口港以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等中转运输,大力拓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和临港产业功能。丹东港以杂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锦州港和葫芦岛港是锦州湾重要港口,地区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锦州港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葫芦岛港发展石油化工、散杂货和电厂、油田专业化运输,积极拓展商贸、物流等相关功能。
  (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
  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培育发展一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国际竞争力突出、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成套、配套能力。大连重点发展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基础机械、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发动机、机车、石化通用装备等行业和优势产品,建成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丹东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大中型客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发展精密装备制造业。营口着力构筑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部件等产业集群。锦州、盘锦、葫芦岛进一步壮大汽车零部件、化工机械、石油开采专用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沿海经济带要重点培育5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沿海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加快造船扩能升级建设,提高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展船舶配套园区,走总装集约化、配套规模化道路,大幅度提高本地的配套能力,支持游艇、渔轮等修造船业发展。重点发展大连、锦州、盘锦、葫芦岛船舶修造基地及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船舶配套产业基地,保持大连船舶重工造船、中远船务修船业务全国的地位。到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800万载重吨。
  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石化产业重点发展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构筑一批精细化工产业群。大连要在现有石化基础上,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新建具有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成我国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营口要在仙人岛建设大型石化产业积聚区;锦州湾建成炼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到2010年,沿海经济带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0万吨,大连石化、华锦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石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冶金产业以鞍钢鲅鱼圈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营口精品钢材区。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利用港口优势,承接钢铁工业的转移,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丹东临港经济区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建设精品钢材工业区。到2010年,营口重点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产业基地。
  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芯片、机床数控系统、船用曲轴、燃料电池、半导体照明材料、现代通讯系统及终端设备、汽车电子、多媒体动漫、太阳能电池材料、镁质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业集群。做强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锦州光伏产业基地和营口镁质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业,开发高效节能新技术。重点开发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生产过程的大型磨机、大型炉窑、多台锅炉负荷协调控制、发电机组等大型复杂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集成和智能控制技术及产品,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的知名企业和品牌。
  现代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有机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大米、优质水果、蔬菜和花卉,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海、淡水渔业及海珍产品养殖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建设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一批禽、蛋、肉、奶加工基地和营口全国的绒山羊养殖基地。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中介等生产型服务业。构建大连大孤山半岛、大连长兴岛、丹东鸭绿江、锦州渤海、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6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设外汇交易与结算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性期贸中心,发展适合现代临港工业区所需要的多种金融工具,形成集多种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金融体系。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发展各领域的中介服务。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
  做强沿海各类开发区,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原则,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三种类型的开发区。
  开发区重点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为完备的方向发展;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多功能产业园区方向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增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窗口与辐射作用,使之成为临港产业集聚地和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和示范区。做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出口加工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加快大连金州、锦州、盘锦、丹东东港、葫芦岛杨杖子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构建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造船、新材料、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物流、纺织服装等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智力密集、产业集聚、环境开放为依托,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聚集创新创业资源、转化技术创新成果,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成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载体和集中区域。壮大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积极发展丹东、盘锦高新园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先导作用。特色工业园区是突出和推动特色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链完整、具有园区品牌的企业簇群功能区域。重点建设大连三十里堡、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锦州白马综合工业园、葫芦岛高岭—万家工业区、盘锦天河工业区、丹东临港工业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功能突显、后劲较强的特色工业园区。到2010年,沿海经济带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2%以上。
  (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建设总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新建大窑湾、长兴岛、鲅鱼圈和仙人岛港(区)至沈大公路的4条疏港公路;建设鸭绿江大道、渤海大道、长兴岛环岛道路等连接“五点”与周边城市、相邻港口的联络线和内部道路体系。以提高沿海港口疏港能力为核心,建设13个沿海地区的铁路项目。重点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大窑湾港区第二疏港铁路、锦赤线地方铁路,完成营口鲅鱼圈港区和锦州港疏港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新建连接哈大铁路和长兴岛、仙人岛港区的疏港铁路,新建庄河港至岫岩疏港铁路,实施丹东港大东港区疏港铁路扩能改造。以建设大连门户枢纽机场为核心,全面提高沿海各机场的吞吐能力,完善机场的口岸服务功能。扩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建设功能完备的大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启动大连新机场选址与建设。更新改造丹东和锦州机场设施。积极发展支线航空。力争将丹东机场提升为国际口岸。
  加快重点能源、油气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国电庄河电厂新建、营口华能电厂二期、国华绥中电厂二期、华能丹东电厂二期等5个电源项目,总投资450亿元,投产装机760万千瓦,装机容量增长90%。建设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保障30座、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建设和竣工投产。推进大连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第二期工程和锦州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工程等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建设。建设中石油大连LNG接收站。开发建设中海油锦州25-1气田。
  加强供水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13个服务于沿海地区的水利、供水项目,确保“五点”近期和远期供水报考需求。建设“引东入岛”工程和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保障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用水需求。建设松树沟水库工程和“引英入连”工程,保障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用水需求。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水利用工程等水利设施,保障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用水需求。建设200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和疙瘩楼水库引水工程,保障盘锦船舶工业产业园用水需求。修建锦凌水库和青山水库,推进海水淡化项目,保障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用水需求。建设鸭绿江和三湾水库供水工程,保障丹东产业园区用水需求。

  相关新闻: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时事复习手册

  推荐新闻:
  
2010年成人高考报考指南
  2010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

  新成考信息请访问:考试大成人高考网收藏本站) 成考网校 成考论坛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