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政治辅导

2010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2009年7月2日来源:233网校
导读:2010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分为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共六部分。

  五、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
  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的比较优势,依托辽宁中部城市群、辽西沿海经济区和东北地区等腹地的雄厚基础,加强沿海与腹地在产业、物流、人才、资金、科技和土地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增强全省沿海开发开放的战略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腹地利用沿海地区向境外、海外发展,沿海地区利用腹地配套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与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科学教育事业发达等近海腹地优势,在向沿海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全面构建国家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装备制造、石化、钢铁、新材料、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向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延伸。支持中部城市群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办法,到沿海投资兴业。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旅游资源,发展大旅游。联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产业带。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物流资源,发展大物流。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载体,以沿海港口为出海通道,加快建设沈阳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完善全省物流网络,拓展物流服务种类,开展物流服务对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强与辽西腹地良性互动
  辽西沿海经济区以锦州湾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鼓励辽西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沿海对接合作,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发挥辽西沿海港口优势,构筑多层次、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辽西腹地延伸。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使锦州湾成为辽西腹地及内蒙东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支持辽西腹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锦州湾港口建设。在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内设置“飞地”,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辐射带动朝阳和阜新加快发展。
  (三)加强与东北腹地良性互动
  实行灵活互利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辽、吉、黑及蒙东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沿海与蒙东等腹地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沿海地区提供港铁联运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货物港铁联运、联营,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推动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在关键技术装备、人才交流与培养、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互联互通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发挥沈阳和大连中心城市的牵动作用,积极构建区域企业总部基地,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充分利用沿海开放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鼓励东北腹地大中型企业参与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共同构建临港产业基地和出海通道,引导大型、重型企业向沿海经济带集聚。
  (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
  一是推进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城际大环线建设,加快沿海疏港公路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与沈大、沈山、沈丹、丹大等交通干线形成便捷、通达的运输网络。加速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出海大通道建设,推进哈大客运专线、大连枢纽集装箱中心站等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设沟通沿海与东北腹地的三条综合运输通道。打造东北中部通道(同江-佳木斯经哈尔滨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抚远-图们经丹东至大连)和东北西部通道(内蒙自治区珠恩嘎达布经阜新至锦州),密切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联系,促进东北腹地与沿海经济带之间的物资、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加强我省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三是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施大通关工程,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和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范围,实现高效、便捷的大通关,保障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四是统筹构建金融市场。加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和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吸引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我省落户,共同推进辽宁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建设东北金融中心,设立沿海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为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金融环境,打造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及有关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各类信用标准,加强信用保障。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为重点,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培育信用市场,改善信用环境,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洽谈、推介等各类制度,拓宽银企合作渠道。搭建融资平台,为境外资金和域外资金流入构建融资洼地。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吸引国外金融机构落户沿海经济带,有效推进离岸金融业务。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和省政府贴息资金,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支持区域内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吸引风险投资,建立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机构。
  (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思路走出一条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路子。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自主创新的微观体制基础。加快金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首要推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公共技术研发体系、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3个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
  用好国家各项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对部分企业的历史欠税按规定予以豁免,对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新购设备所含增值税予以抵扣,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全面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利用国家出台《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有利条件,引导外商投资投向,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用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鼓励“五点”扩大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实行增值税等税收增量返还、高新技术企业减免征收所得税、装备制造业技改项目优先给予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给予重点资助、免收涉及有关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五点”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等12条优惠政策。
  (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为开放型经济的助推器,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和功能优势,创新保税港区体制机制,逐步将区港联动范围和功能扩大到长兴岛、丹东、营口、锦州湾等港区,组建港口联盟,在丹东和营口建立“境内关外”的保税园区,把保税区的政策延伸到腹地。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城市建设、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外商投资重点行业。创新招商方式,实现“三个转变”:由准入审批向引导外资投向转变,由组织招商活动向改善投资环境转变,由普遍优惠向重点鼓励转变。
  (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加大各类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发挥项目牵动作用,引导各种投资投向沿海经济带,“十一五”时期,安排亿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300个,总投资6000多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0个;10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个,如中石化大连石化公司加工含硫原油技术改造工程、大连芯片项目、大化搬迁工程、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芳烃及下游产品项目、中海油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12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鞍钢营口新区500万吨精品板材项目、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工程项目和大窑湾北岸集装箱泊位项目。

专栏4 “十一五”期间沿海经济带重点建设项目

数量(项)

总投资(亿元)

重点项目

300

6000

其中:工业

113

2800

高新技术产业

22

60

农业

6

70

能源

26

1000

交通

60

1500

城建

11

190

经贸流通

8

30

社会事业

3

35

  (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加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搭建快捷高效的人才交流平台。构建灵活有效的“引智”模式,组建专家咨询服务团,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咨询服务。鼓励各类拔尖人才到沿海地区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际接轨步伐,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沿海经济带创办科研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完善人才政策,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大胆起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沿海经济带发展协调机制、合作互动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创新沿海经济带发展模式,“五点”要成立高效、务实的管理委员会,有效推进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组织编制“五点”开发建设规划,与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切实做好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随着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需要,对规划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