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共物品的生产;
含义:如果某种物品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也就是任何人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即为公共物品(如公路、广播、电视等)。如果某种产品既不具有竞争性,又不具有排他性,则可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治安等)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能够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3) 垄断的存在;
含义: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
原因:
①厂商实现了对某种产品生产所需的关键资源供给的控制,从而使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领域
②拥有了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
③自然垄断。某些行业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只有在产量很高或生产规模巨大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益。
④政府对某些行业实行准入制度。
⑤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形成垄断。
垄断形成,市场竞争性减弱,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表现:
①垄断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量和价格,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②垄断厂商为获得最大利润,其产品的价格会高于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产量会低于竞争条件下的产量,意味着生产不足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③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是以消费者收益的相对减少为代价的,导致分配不公。
④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缺乏竞争的外部压力,其经济效益低于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效率。
(4) 信息的不对性和不完全性。
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不对称的信息导致在市场上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使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会使生产者无法选择最优的资源并根据消费者偏好选择最优的市场,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