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初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考试大资料: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统计笔记[2]

来源:233网校 2007-05-05 10:44:00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一)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频数与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比例(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百分比(比例乘以100),比率(各个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 
  把数据的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将其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2)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和圆形图 
  2.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除了可以用分类数据的整理及图示方法外,还有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1)累积频数: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一种方法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向上累积;另一种方法是从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向类别 
  顺序的开始一方累加频数,向下累积。 
  累计频率:将各类别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 
  (2)图示: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图 
  (二)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 数据的分组 
  方法:单变量分组(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和组距分组(连续变量或变量值教多) 
  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确定各樽榫啵鹤榫?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 下限)/ 2 
  a. 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 
  b. 不要使用开口组 
  c. 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使用整数。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2.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直方图、折线图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前者用面积而后者用条形的长度来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前者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前者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后者通常是分开排列。 
  (三) 统计表 
  1.统计表的构成 
  基本结构: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 
  2.统计表的设计 
  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1) 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 
  (2) 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 
  (3) 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 
  (4) 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经济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