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状况过渡。

举例: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
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1)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2)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3)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1)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2)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