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机电安装公司承接一大型系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合同总价达1.2亿元,系统安装的主要机电设备包括破碎机、透平压缩机、筛分机、洗砂机、水泵、废水处理设备、电力变压器及配电屏柜、控制设备等,设备台套多达300台套,种类繁杂,而且会出现交叉作业。
为了使设备的安装达到一流水平,该公司调集有丰富安装和使用经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配合厂家技术专家,进行了设备安装工作,并设置了2名专职安全员。
安装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在设备安装前,安装公司对设备基础进行了验收,主要检查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即开始放置垫铁,被监理工程师制止。
事件2:施工单位在安装380V电动机前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为0.1MΩ,随即对电动机进行了干燥处理,干燥过程操作人员准备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时,被质检员看到并及时制止。
事件3:项目部施工完毕后试运行,发现了压缩机振动过大,部分水泵振动大、管道漏水的现象,分析原因后,针对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处置方案,并进行了整改处理。
【问题】
1.事件1中安装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正确做法。
2.用什么方法检查齿轮的啮合间隙和接触情况?操作有何要求?
3.写出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合格标准,干燥的方法有哪些?干燥过程应该用哪些温度计测温?
4. 导致压缩机振动,影响安装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5.事件3中,项目部制定的处置方案应经什么单位同意批准?应当明确哪些内容?
1.安装公司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1)安装公司验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全面,应由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安装单位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时,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采用回弹法或钻芯法等对基础的强度进行复测。
(2)还应当对设备基础位置、标高和几何尺寸的验收
(3)对设备基础外观质量检查验收
(4)对地脚螺栓进行检查验收
2.(1)用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丝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丝。
(2)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时的要求: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 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3.(1)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
(2)干燥的方法有外部加热干燥法和电流加热干燥法。
(3)干燥时不允许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温差热电偶。
4. 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垫铁埋设、设备灌浆、设备 制造、测量误差、环境因素等。
5.(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2)应当明确整改方法、质量要求、整改时间和整改人员,整改完成后按原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