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矿井副井井筒设计净直径为6.5m,深度为730m,表土段深度为325m,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井筒断面如图1所示。
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基岩段550~580m处有一含水层,最大涌水量为60m³/h,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式通过,其余含水层最大涌水量为25m³/h。
基岩段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其中部分内容如下:砌壁模板高度为3600mm,直径为6500mm;井壁每浇筑3个循环进尺混凝土选取1个检查点进行一次工序验收,每个检查点布置4个测点(图2所示中T1~T4)进行断面尺寸工序验收;井筒施工深度超过600m以后,漏水量达到15m³/h时,进行壁后注浆处理,并加强排水工作的管理。


【问题】
1.结合图1,指出A~C所表示的井壁名称及结构类型。
2.指出图1中井壁B和C的施工顺序及选用的模板类型。
3.根据背景及图2中检查点和测点设置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做法。
4.该井筒基岩段施工中应采取哪种排水方式?选用哪些排水设备?
5.该井筒验收时,涌水量的合格标准是多少?
1.图1中,A表示基岩段井壁,为素混凝土结构;8为表土段内层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C为表土段外层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B为表土段内层井壁,C为表土段外层井壁。外层井壁c先施工,待表土段施工完毕后,内层井壁B采用由下向上连续浇筑施工。外层井壁C一般采用整体移动式金属模板,内层井壁B一般采用整体滑升钢模板或组合钢模板进行施工。
3.按照《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2022年版)要求,立井施工工序验收为每个循环设置一个检查点进行验收,每个检查点应设置8个测点,除了图2中的4个测点外,还应增设4个,且其中2个测点应设在与永久提升容器距离最小的井壁上。
4.井筒涌水量大于10m3/h时,宜根据井筒深度及设备排水能力,选用单段或多段排水方案。由于该井筒深度仅有730m,不必采用多段排水方案,可直接采用单段排水方案。
该井筒施工排水设备可选用卧泵(或吊泵)进行排水,工作面选用潜水泵将涌水排到吊盘上水箱,再通过卧泵(或吊泵)和布置在井筒内的排水管路排到地面。
5.按照《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2022年版)中立井井筒建成后总漏水量的标准规定,该井筒总深度730m,涌水量标准为6+(730--600)/100=7.3m3/h,且不得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