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一建《市政工程》四色笔记
红色——标注高频核心要点,精准锁定25年一建命题方向
绿色——提示易混淆易错点,消除知识盲区,避免“一错再错"
蓝色——强化数字计算考点,强化记忆,让关键数据不再遗忘
紫色——传授应试技巧口诀,决胜考场,让每一分都物超所值
第1篇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考点1、城镇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在充分考虑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
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
支路(快主次支)四个等级。
快速路 完全服务+快速,长距离,大容量交通(快长大)
主干路 交通为主+主要分区干路+路网主要骨架
次干路 区域性的交通干道,集散兼服务,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两干组成
干路网)
支路 内部连接,局部交通,服务为主
快 速 (完服,快长大),主 干 (主交,分区干,骨架),次 干 (散兼服,区域
干)支 路 ( 内 部 , 局 部 , 主 服 )
考点2、城镇道路结构分层
面层 直接承受汽车 车轮 的作 用并 直接 受阳 光、 雨雪 、冰 冻等 温度 和湿 度及 其变
化的 作用,应 具有 足够 的结 构 强度、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以及 抗疲劳、 抗水损害(
墙 皮 裂 定 损 ) 能力;为保证交通安全和舒适性,面层还应有足够的抗滑能力及良好的平
整度。
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垫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
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 改 扩 建 保 : 改 善 状 况 , 扩 散 荷 载 , 减 少 变 形 , 保 证 面 基 )
以下路段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水泥,沥青路面通用要求):
25年一建《市政工程》四色笔记
红色——标注高频核心要点,精准锁定25年一建命题方向
绿色——提示易混淆易错点,消除知识盲区,避免“一错再错"
蓝色——强化数字计算考点,强化记忆,让关键数据不再遗忘
紫色——传授应试技巧口诀,决胜考场,让每一分都物超所值
第1篇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考点1、城镇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在充分考虑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
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
支路(快主次支)四个等级。
快速路 完全服务+快速,长距离,大容量交通(快长大)
主干路 交通为主+主要分区干路+路网主要骨架
次干路 区域性的交通干道,集散兼服务,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两干组成
干路网)
支路 内部连接,局部交通,服务为主
快 速 (完服,快长大),主 干 (主交,分区干,骨架),次 干 (散兼服,区域
干)支 路 ( 内 部 , 局 部 , 主 服 )
考点2、城镇道路结构分层
面层 直接承受汽车 车轮 的作 用并 直接 受阳 光、 雨雪 、冰 冻等 温度 和湿 度及 其变
化的 作用,应 具有 足够 的结 构 强度、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以及 抗疲劳、 抗水损害(
墙 皮 裂 定 损 ) 能力;为保证交通安全和舒适性,面层还应有足够的抗滑能力及良好的平
整度。
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垫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
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 改 扩 建 保 : 改 善 状 况 , 扩 散 荷 载 , 减 少 变 形 , 保 证 面 基 )
以下路段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水泥,沥青路面通用要求):
①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③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 三 种 情 况 均 与 水 有 关 , 根 据 这 个 特 点 来 掌 握 垫 层 的 设 置 )
考点3、常用的基层材料的特性
a.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
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等,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b.级配型材料:
级配型材料基层包括级配砂砾与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
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半 刚 重 大 , 柔 性 次 干 )
考点4、沥青混凝土基层及面层路面使用指标
基层性能主要指标:
①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②不透水性好。( 强 东 不 喝 水 : 强 度 , 抗 冻 , 不 透 水 , 扩 散 荷 载 , 水 稳 定 )
面层具体指标包括: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透水性、水稳定性、抗滑能力、
噪声量。( 承 平 温 滑 水 声 )
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等采
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考点5、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混 凝 土 )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碎 粒 )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二 灰 , 级
配 , 水 泥 )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 特 重 混 凝 土 , 重 水 泥 沥 青 稳 定 , 中 轻 二 级 水 )
考点6、路基施工要点
(1)填土路基
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
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①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③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 三 种 情 况 均 与 水 有 关 , 根 据 这 个 特 点 来 掌 握 垫 层 的 设 置 )
考点3、常用的基层材料的特性
a.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
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等,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b.级配型材料:
级配型材料基层包括级配砂砾与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
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半 刚 重 大 , 柔 性 次 干 )
考点4、沥青混凝土基层及面层路面使用指标
基层性能主要指标:
①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②不透水性好。( 强 东 不 喝 水 : 强 度 , 抗 冻 , 不 透 水 , 扩 散 荷 载 , 水 稳 定 )
面层具体指标包括: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透水性、水稳定性、抗滑能力、
噪声量。( 承 平 温 滑 水 声 )
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等采
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考点5、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混 凝 土 )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碎 粒 )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二 灰 , 级
配 , 水 泥 )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 特 重 混 凝 土 , 重 水 泥 沥 青 稳 定 , 中 轻 二 级 水 )
考点6、路基施工要点
(1)填土路基
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
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横向坡度陡于 1: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
不宜大于 300mm,宽度不应小于 1.0m。
3)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
重”原则,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 12t 级的压路机。
4)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
5)路基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0mm, 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2)试 验 段
②试验 目的 主要 有:
确定 路基 预沉量值。
合理 选用 压实机具。
按压 实度 要求 ,确 定压实遍数。
确定 路基 宽度 内每 层虚铺厚度。
选择 压实方式。 ( 换 两 数 据 后 : 方 式 , 预 沉 量 , 遍 数 , 机 具 , 厚 度 )
(3) 路 基 压 实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
迹重叠”。
③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
考点7、基层
目前大量采用结构较密实、孔隙率较小、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适宜于机械化施
工、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水泥、石灰及工业废渣稳定材料施工基层,这类基层通常被称
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二灰稳定土,不能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但可以作
为底基层。(土加无机结合料,只能用在底基层,不能用在基层)
水泥稳定粒料、二灰(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可 以 用 作 高 等 级 路 面 的 基 层 。(颗粒
料加无机结合料,用在基层+底基层)
基层材料类别 主要优点 特性
石灰稳定土类 良好的板体性 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类 良好的板体性 水稳性和抗冻性都比石灰稳定土好
石灰工业废渣
稳定土类
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
性和一定的抗冻性
抗冻性能比石灰土高很多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横向坡度陡于 1: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
不宜大于 300mm,宽度不应小于 1.0m。
3)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
重”原则,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 12t 级的压路机。
4)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
5)路基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0mm, 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2)试 验 段
②试验 目的 主要 有:
确定 路基 预沉量值。
合理 选用 压实机具。
按压 实度 要求 ,确 定压实遍数。
确定 路基 宽度 内每 层虚铺厚度。
选择 压实方式。 ( 换 两 数 据 后 : 方 式 , 预 沉 量 , 遍 数 , 机 具 , 厚 度 )
(3) 路 基 压 实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
迹重叠”。
③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
考点7、基层
目前大量采用结构较密实、孔隙率较小、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适宜于机械化施
工、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水泥、石灰及工业废渣稳定材料施工基层,这类基层通常被称
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二灰稳定土,不能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但可以作
为底基层。(土加无机结合料,只能用在底基层,不能用在基层)
水泥稳定粒料、二灰(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可 以 用 作 高 等 级 路 面 的 基 层 。(颗粒
料加无机结合料,用在基层+底基层)
基层材料类别 主要优点 特性
石灰稳定土类 良好的板体性 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类 良好的板体性 水稳性和抗冻性都比石灰稳定土好
石灰工业废渣
稳定土类
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
性和一定的抗冻性
抗冻性能比石灰土高很多
石 灰 及 石 灰 粉 煤 灰 稳 定 土 (粒 料 、 钢 渣 )类 基 层 , 宜 在 进 入 冬期前30~45d
停 止 施 工 ,不应在冬期施 工 。水 泥 稳 定 土 (粒 料 )类 基 层 宜 在 进 入 冬期前15~30d
停 止 施 工 。 (石灰的30-45d,水泥15-30d)。
石 灰 粉 煤 灰 稳 定 砂 砾 ( 碎 石 )基 层
① 每 层 最 大 压 实 厚 度 为 200mm, 且 不 宜 小 于 100mm。 ② 碾 压 时 采 用 先 轻 型 、 后 重 型 压 路 机 碾 压 , 宜 在 当 天 碾 压 成 型 。 ③ 禁 止 用 薄 层 贴 补 的 方 法 进 行 找 平 。 ④ 混 合 料 的 养 护 采 用 湿 养 ,始 终 保 持 表 面 潮 湿 ,也 可 采 用 沥 青 乳 液 和 沥 青 下
封 层 进 行 养 护 , 养 护 期 视 季 节 而 定 , 常 温 下 不 宜 小 于 7d。
考点8、透层、粘层、封层
层位 用处 功能 使 用 的 材 料 共 性
透层 无机集合稳定
料基层与沥青
层之间(稳定料
与沥青料)
沥青面层与非
沥青基层结合
良好
渗 透 性 好 的
乳化沥 青 ,液
体沥 青
气温在10℃及
以下,风力超
过5级(含5级)
时,不得施工
。粘层 (沥青砼与沥
青砼,水泥砼
与沥青砼,路
缘石与沥青砼
)
加强层间粘结 快裂或中裂乳
化沥青、改性
乳化沥青。快
凝或中凝液体
石油沥青
封层 面层表面为上
封层,面层底面
为下封层。
表:隔水,磨耗
。下;隔水,磨
耗,过度联接。
改性沥青或改
性乳化沥青
考点9、沥青类混合料面层压实成型与接缝
①压实成型
a.根据摊 铺 完 成 的 沥 青 混 合 料 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 压 、复 压 、终 压 (包 括 成 型 )
时 机 。 压实 层最 大厚 度不宜大于100mm。
c.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
压确定。
e.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
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②接缝
a.相 邻 两 幅 及 上 、 下 层 的 横 向 接 缝 均 应 错位1m以 上 。 应 采 3m直尺检查,确
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石 灰 及 石 灰 粉 煤 灰 稳 定 土 (粒 料 、 钢 渣 )类 基 层 , 宜 在 进 入 冬期前30~45d
停 止 施 工 ,不应在冬期施 工 。水 泥 稳 定 土 (粒 料 )类 基 层 宜 在 进 入 冬期前15~30d
停 止 施 工 。 (石灰的30-45d,水泥15-30d)。
石 灰 粉 煤 灰 稳 定 砂 砾 ( 碎 石 )基 层
① 每 层 最 大 压 实 厚 度 为 200mm, 且 不 宜 小 于 100mm。 ② 碾 压 时 采 用 先 轻 型 、 后 重 型 压 路 机 碾 压 , 宜 在 当 天 碾 压 成 型 。 ③ 禁 止 用 薄 层 贴 补 的 方 法 进 行 找 平 。 ④ 混 合 料 的 养 护 采 用 湿 养 ,始 终 保 持 表 面 潮 湿 ,也 可 采 用 沥 青 乳 液 和 沥 青 下
封 层 进 行 养 护 , 养 护 期 视 季 节 而 定 , 常 温 下 不 宜 小 于 7d。
考点8、透层、粘层、封层
层位 用处 功能 使 用 的 材 料 共 性
透层 无机集合稳定
料基层与沥青
层之间(稳定料
与沥青料)
沥青面层与非
沥青基层结合
良好
渗 透 性 好 的
乳化沥 青 ,液
体沥 青
气温在10℃及
以下,风力超
过5级(含5级)
时,不得施工
。粘层 (沥青砼与沥
青砼,水泥砼
与沥青砼,路
缘石与沥青砼
)
加强层间粘结 快裂或中裂乳
化沥青、改性
乳化沥青。快
凝或中凝液体
石油沥青
封层 面层表面为上
封层,面层底面
为下封层。
表:隔水,磨耗
。下;隔水,磨
耗,过度联接。
改性沥青或改
性乳化沥青
考点9、沥青类混合料面层压实成型与接缝
①压实成型
a.根据摊 铺 完 成 的 沥 青 混 合 料 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 压 、复 压 、终 压 (包 括 成 型 )
时 机 。 压实 层最 大厚 度不宜大于100mm。
c.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
压确定。
e.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
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②接缝
a.相 邻 两 幅 及 上 、 下 层 的 横 向 接 缝 均 应 错位1m以 上 。 应 采 3m直尺检查,确
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b采 用 梯 队 作 业 方 式 摊 铺 时 应 选 用 热 接 缝 , 将 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宽 暂不
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
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
重叠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密挤紧。
c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
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或阶梯形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
,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
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考点10、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①摊铺
a.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
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b.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②压实与成型
a.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c.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排水沥
青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d.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
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如发现改性沥
青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壅现象,应复查其级配,且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
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③接缝
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
冷接缝。
b.摊铺时应保证充足的运料车次,以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
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
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挡切冲刷铺:
挡板,垂直切,冲净干燥,刷粘层油,铺新料)
考点1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要求
①普通混凝生路面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胀缝
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
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b采 用 梯 队 作 业 方 式 摊 铺 时 应 选 用 热 接 缝 , 将 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宽 暂不
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
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
重叠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密挤紧。
c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
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或阶梯形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
,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
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考点10、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①摊铺
a.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
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b.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②压实与成型
a.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c.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排水沥
青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d.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
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如发现改性沥
青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壅现象,应复查其级配,且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
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③接缝
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
冷接缝。
b.摊铺时应保证充足的运料车次,以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
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
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挡切冲刷铺:
挡板,垂直切,冲净干燥,刷粘层油,铺新料)
考点1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要求
①普通混凝生路面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胀缝
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
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②缩缝应垂直板面,采用切缝机施工,宽度宜为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
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4,
且不应小于60mm。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宽度四六。有传力杆,三七。无传力杆,四六) ③填缝料的充实度根据施工季节而定,常温施工与路面平,冬期施工宜略低于板面。填
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
前,不得开放交通。
考点12、各种交通开放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 40%设计弯拉强度,行人通过。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
,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 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
高粘高弹改性沥青
(SMA)混合料
路表温度不应高于50℃
级配砂砾(碎石)、级配
砾石(碎砾石)基层
未铺装上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碎石封层 初期通车,车速不宜过快,2h后可完全开放交通
雾封层 干涸后方可开放交通
微表处理 通常,气温25~30℃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
交通
伸缩装置 两侧预留槽混凝土强度在未满足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
考点13、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
类型 结构示意图 结构特点
重力式砌体挡土墙
①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
②一般用浆砌片(块)石砌筑,外观有
天然之美。
③形式简单,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造价低。
④人工耗用量大,工效低,工期长,
挡土墙高度受限。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