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一级建造师 > 机电工程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

专享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

1.38MB 下载数:877 第27批 更新时间:2025-07-22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1

    2025 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

    资料说明:

    红色——标注高频核心要点,精准锁定 25 年一建命题方向(即高频考点)

    绿色——提示易混淆易错点,消除知识盲区,避免“一错再错"(即易错考点、易混淆考点)

    蓝色——强化数字计算考点,强化记忆,让关键数据不再遗忘(即时间、数字、计算类考

    点)

    紫色——传授应试技巧口诀,决胜考场,让每一分都物超所值(即应试技巧+口诀类)

    第 1 章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设备

    1.1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考点 1、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1)铸铁的含碳量大于2.11%(钢的含碳量小于2.11%)。根据铸铁中断口形式不同的分

    类: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麻口铸铁。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不同的分类:普通灰铸铁、可锻

    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2)工程结构用合金钢:包括可焊接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合金钢筋钢、压力容器用合

    金钢、高锰耐磨钢等,用于制作工程和建筑结构件。

    2.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

    轻金属:如铝、镁、钾、钠、钙等;

    重金属:如铜、镍、铅、锌、锡、锑、汞等;

    贵金属: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稀有轻金属:如锂、铯等;稀有难熔金属,钛、钼、钨等;

    3.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性、耐热性等主要性能特点。

    (2)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包括钛钢、铝钢、铜钢、钛不锈钢、镍不锈钢等复合材料。具有

    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振、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3)铝 塑 复 合 管 有 与 金 属 管 材 相 当 的 强 度 , 具 有 电屏蔽和磁屏蔽作 用 、 隔 热

    保 温 性 好 、 重 量 轻 、 寿 命 长 、 施 工 方 便 、 成 本 低 等 优 点 。

    考点 2、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塑料

    塑料

    热塑性塑料 受热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

    烯、聚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2

    2025 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

    资料说明:

    红色——标注高频核心要点,精准锁定 25 年一建命题方向(即高频考点)

    绿色——提示易混淆易错点,消除知识盲区,避免“一错再错"(即易错考点、易混淆考点)

    蓝色——强化数字计算考点,强化记忆,让关键数据不再遗忘(即时间、数字、计算类考

    点)

    紫色——传授应试技巧口诀,决胜考场,让每一分都物超所值(即应试技巧+口诀类)

    第 1 章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设备

    1.1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考点 1、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1)铸铁的含碳量大于2.11%(钢的含碳量小于2.11%)。根据铸铁中断口形式不同的分

    类: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麻口铸铁。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不同的分类:普通灰铸铁、可锻

    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2)工程结构用合金钢:包括可焊接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合金钢筋钢、压力容器用合

    金钢、高锰耐磨钢等,用于制作工程和建筑结构件。

    2.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

    轻金属:如铝、镁、钾、钠、钙等;

    重金属:如铜、镍、铅、锌、锡、锑、汞等;

    贵金属: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稀有轻金属:如锂、铯等;稀有难熔金属,钛、钼、钨等;

    3.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性、耐热性等主要性能特点。

    (2)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包括钛钢、铝钢、铜钢、钛不锈钢、镍不锈钢等复合材料。具有

    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振、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3)铝 塑 复 合 管 有 与 金 属 管 材 相 当 的 强 度 , 具 有 电屏蔽和磁屏蔽作 用 、 隔 热

    保 温 性 好 、 重 量 轻 、 寿 命 长 、 施 工 方 便 、 成 本 低 等 优 点 。

    考点 2、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塑料

    塑料

    热塑性塑料 受热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

    烯、聚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非金属板材和管材的分类及应用(口诀:千分之一)

    低压 中压 高压 潮湿 洁净 酸碱

    玻璃纤维复合 √

    酚醛复合 √ √ √

    聚氨酯复合 √ √ √ √ √

    硬聚氯乙烯 √ √

    考点 3、电气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电缆

    耐火电缆是指在火焰燃烧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安全运行的电缆。分 A、B 两类别,

    耐火电缆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商场、大型电站及重要工矿企业等有关的场所。

    A 类:火焰温度 950~1000℃ 持续供电 90min 用于电缆密集的电缆隧道、电缆夹层中,

    或位于油管、油库附近等易燃场所。

    B 类:火焰温度 750~800℃ 持续供电 90min

    2.母线槽

    高层建筑的垂直输配电 紧密型母线槽

    应急电源 耐火型母线槽

    3.绝缘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气体绝缘材料: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硫和六氟化硫(SF₆ ) 等。在电气设备中除可

    作为绝缘材料外,还具有灭弧、冷却和保护等作用。SF₆ 是一种无色、无味、不燃不

    爆、无毒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

    1.2 机电工程常用设备

    考点 1.通用设备的类型和性能 1.通用设备参数

    设备 介质 工作参数

    相同 相似 不同

    泵 液体 流量、效率 轴功率、转速

    扬程、必需汽蚀余

    口诀:杨必传

    风机 气体 流量(风量)、效

    率 功率、转速、压力

    噪声、振动的大小

    口诀:真超速吖

    压缩机 气体 流量、工作效率 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吸气

    压力、排气压力

    容积、性能系数

    口诀:技能吖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3

    (2)非金属板材和管材的分类及应用(口诀:千分之一)

    低压 中压 高压 潮湿 洁净 酸碱

    玻璃纤维复合 √

    酚醛复合 √ √ √

    聚氨酯复合 √ √ √ √ √

    硬聚氯乙烯 √ √

    考点 3、电气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电缆

    耐火电缆是指在火焰燃烧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安全运行的电缆。分 A、B 两类别,

    耐火电缆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商场、大型电站及重要工矿企业等有关的场所。

    A 类:火焰温度 950~1000℃ 持续供电 90min 用于电缆密集的电缆隧道、电缆夹层中,

    或位于油管、油库附近等易燃场所。

    B 类:火焰温度 750~800℃ 持续供电 90min

    2.母线槽

    高层建筑的垂直输配电 紧密型母线槽

    应急电源 耐火型母线槽

    3.绝缘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气体绝缘材料: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硫和六氟化硫(SF₆ ) 等。在电气设备中除可

    作为绝缘材料外,还具有灭弧、冷却和保护等作用。SF₆ 是一种无色、无味、不燃不

    爆、无毒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

    1.2 机电工程常用设备

    考点 1.通用设备的类型和性能 1.通用设备参数

    设备 介质 工作参数

    相同 相似 不同

    泵 液体 流量、效率 轴功率、转速

    扬程、必需汽蚀余

    口诀:杨必传

    风机 气体 流量(风量)、效

    率 功率、转速、压力

    噪声、振动的大小

    口诀:真超速吖

    压缩机 气体 流量、工作效率 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吸气

    压力、排气压力

    容积、性能系数

    口诀:技能吖

    考点 2.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性能

    1.发 电 设 备

    柴 油 发 电 机 组 的 性 能 参 数 有:功率输出、电压、频率、电流、冷却量及冷却方式、

    燃烧空气量、排风量、允许排气背压等。

    2.电 动 机

    ( 1)直 流 电 动 机 具 有 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启、制动性能,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

    滑调速的优越性能,以及较强的过载性能。

    (2)交流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价格低廉、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3)交流同步电动机具有转速和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同步的特性,即只要电源

    频率保持恒定,交流同步电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4)伺服电动机分为交流和直流两大类,有刷电动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

    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但可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影响。

    (5)伺服电动机性能特点:有控制电压时转子立即旋转,无控制电压时转子立

    即停转。转轴转向和转速是由控制电压的方向和大小决定的。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

    造、 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领域,它通过内置的反馈系统,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实时调

    整输出力矩和转速,从而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3.电力电子设备

    (1)变频器

    变频器是一种改变交流电源频率的电器,主要由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逆变单元、控制

    单元四部分组成。例如,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调整电动机的运行速度,实现

    无级调速。

    (2)逆变器

    例如,通过逆变器,可以控制电机运行方式,改变电机速度、扭矩和方向,以提供对系

    统的精确控制并实现节能。逆变器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太阳能逆变器、汽车逆变器等不同

    类型的逆变器。

    (3)整流器

    整 流 器 是 一 种 将 交 流 电 转 换 为 直 流 电 的 装 置 或 元 件 。

    (3)软启动

    电动机在不调速拖动控制中使用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拖动设备。

    第 2 章 机电工程专业技术

    2.1工程测量技术

    考点1、工程测量方法及要求

    1.测量方法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4

    考点 2.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性能

    1.发 电 设 备

    柴 油 发 电 机 组 的 性 能 参 数 有:功率输出、电压、频率、电流、冷却量及冷却方式、

    燃烧空气量、排风量、允许排气背压等。

    2.电 动 机

    ( 1)直 流 电 动 机 具 有 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启、制动性能,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

    滑调速的优越性能,以及较强的过载性能。

    (2)交流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价格低廉、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3)交流同步电动机具有转速和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同步的特性,即只要电源

    频率保持恒定,交流同步电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4)伺服电动机分为交流和直流两大类,有刷电动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

    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但可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影响。

    (5)伺服电动机性能特点:有控制电压时转子立即旋转,无控制电压时转子立

    即停转。转轴转向和转速是由控制电压的方向和大小决定的。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

    造、 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领域,它通过内置的反馈系统,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实时调

    整输出力矩和转速,从而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3.电力电子设备

    (1)变频器

    变频器是一种改变交流电源频率的电器,主要由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逆变单元、控制

    单元四部分组成。例如,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调整电动机的运行速度,实现

    无级调速。

    (2)逆变器

    例如,通过逆变器,可以控制电机运行方式,改变电机速度、扭矩和方向,以提供对系

    统的精确控制并实现节能。逆变器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太阳能逆变器、汽车逆变器等不同

    类型的逆变器。

    (3)整流器

    整 流 器 是 一 种 将 交 流 电 转 换 为 直 流 电 的 装 置 或 元 件 。

    (3)软启动

    电动机在不调速拖动控制中使用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拖动设备。

    第 2 章 机电工程专业技术

    2.1工程测量技术

    考点1、工程测量方法及要求

    1.测量方法

    分类 测量内容 测量原理 测量仪器 埋设

    水准测量

    (高差) 高差 水平视线原理

    水准仪

    水准标尺 基础上

    沉降观测点 高差 二等水准法 水准仪 基础上

    基准线测量

    (平面)

    纵向中心线

    横向中心线 两点成一直线

    经纬仪

    检定钢尺 中心标板

    2.高程测量

    测量方法 适用特点 测量工具

    水准测量 最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仪和标尺

    三角高程测

    量 在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地

    区测定地面点高程时 经纬仪、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

    气压高程测

    量 主要用于低精度的高程测量

    最常用的仪器为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

    计。

    影响 三角 高程 测量 精度 的因 素:距离误差、垂直角误差、大气垂直折光误

    差、仪器高和视标高的误差。

    考点2.工程测量的实施与控制

    1.测量程序

    确认永久基准点、线→设置基础纵横中心线→设置基础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

    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等。

    考点3.工程测量仪器的应用

    测量仪器 实例

    水准仪 建筑工程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厂房、大型设备基础沉降观

    测。

    经纬仪 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测量和测量厂房(车间)柱安

    装垂直度。

    全站仪 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

    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

    2.2 起重技术

    考点1、起重机械的分类与选用

    1.计算载荷:

    1)动载荷系数

    一般取动载荷系数 k1= 1.1。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5

    分类 测量内容 测量原理 测量仪器 埋设

    水准测量

    (高差) 高差 水平视线原理

    水准仪

    水准标尺 基础上

    沉降观测点 高差 二等水准法 水准仪 基础上

    基准线测量

    (平面)

    纵向中心线

    横向中心线 两点成一直线

    经纬仪

    检定钢尺 中心标板

    2.高程测量

    测量方法 适用特点 测量工具

    水准测量 最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仪和标尺

    三角高程测

    量 在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地

    区测定地面点高程时 经纬仪、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

    气压高程测

    量 主要用于低精度的高程测量

    最常用的仪器为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

    计。

    影响 三角 高程 测量 精度 的因 素:距离误差、垂直角误差、大气垂直折光误

    差、仪器高和视标高的误差。

    考点2.工程测量的实施与控制

    1.测量程序

    确认永久基准点、线→设置基础纵横中心线→设置基础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

    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等。

    考点3.工程测量仪器的应用

    测量仪器 实例

    水准仪 建筑工程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厂房、大型设备基础沉降观

    测。

    经纬仪 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测量和测量厂房(车间)柱安

    装垂直度。

    全站仪 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

    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

    2.2 起重技术

    考点1、起重机械的分类与选用

    1.计算载荷:

    1)动载荷系数

    一般取动载荷系数 k1= 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

    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 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

    单台吊装计算载荷(简称计算载荷)=K1×Q。

    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K1×K2×Q。

    3.额定起重量

    两台起重机械同时起吊一重物时,宜选用相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要根据起重机

    械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起吊重量不应超过两台起重机械所允许起吊重量总和的

    75%。每一台起重机械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

    2.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1)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步骤 依据 确定及选择

    1 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现场具体情况

    等; 站车位置+R

    2 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幅

    度); 确定臂长

    3 根据已确定的幅度(回转半径)、臂长,由起重

    机的起重性能表或起重特性曲线; 查表:额定起重量

    4 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 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 计算吊臂与设备、吊钩与设备及吊臂之间的安全

    距离。

    符合规范要求,合格;

    否则重选;

    (2)流动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

    1)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吊车工作位置(包括吊车行走路

    线)的地基需进行处理。

    2)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或以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复杂

    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并编制地基处理方案。

    3)处理后的地基应做耐压力测试,常用压重法或请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考点 2.索吊具的分类与选用

    1.吊梁(平衡梁)的作用

    (1)减少被吊设备(构件)起吊时所承受的挤压力,避免吊索损坏设备。

    (2)缩短吊索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3)构件刚度不满足而需要多吊点起吊受力时平衡和分配各吊点载荷。

    (4)转换吊点。在同一台非标准起重机(如桅杆)的一个吊耳上,如需要挂两套及其

    以上的滑轮组,也需要采用平衡梁。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6

    2)不均衡载荷系数

    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 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

    单台吊装计算载荷(简称计算载荷)=K1×Q。

    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K1×K2×Q。

    3.额定起重量

    两台起重机械同时起吊一重物时,宜选用相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要根据起重机

    械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起吊重量不应超过两台起重机械所允许起吊重量总和的

    75%。每一台起重机械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

    2.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1)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步骤 依据 确定及选择

    1 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现场具体情况

    等; 站车位置+R

    2 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幅

    度); 确定臂长

    3 根据已确定的幅度(回转半径)、臂长,由起重

    机的起重性能表或起重特性曲线; 查表:额定起重量

    4 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 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 计算吊臂与设备、吊钩与设备及吊臂之间的安全

    距离。

    符合规范要求,合格;

    否则重选;

    (2)流动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

    1)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吊车工作位置(包括吊车行走路

    线)的地基需进行处理。

    2)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或以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复杂

    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并编制地基处理方案。

    3)处理后的地基应做耐压力测试,常用压重法或请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考点 2.索吊具的分类与选用

    1.吊梁(平衡梁)的作用

    (1)减少被吊设备(构件)起吊时所承受的挤压力,避免吊索损坏设备。

    (2)缩短吊索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3)构件刚度不满足而需要多吊点起吊受力时平衡和分配各吊点载荷。

    (4)转换吊点。在同一台非标准起重机(如桅杆)的一个吊耳上,如需要挂两套及其

    以上的滑轮组,也需要采用平衡梁。

    考点3.吊装方法和吊装稳定性要求

    1.利用构筑物吊装

    1)应对承载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

    2)选择的受力点和方案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3)对于通过锚固点或直接捆绑的承载部位,还应对局部采取补强措施;如采用大块钢

    板、枕木等进行局部补强,采用角钢或木方对梁或柱角进行保护。

    4)施工时,应设专人对受力点的结构进行监视。

    2.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原因 措施

    起重

    机械失稳

    ①超载

    ②支腿不稳定

    ③机械故障

    ④起重臂杆仰角超限

    ①严禁超载

    ②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和

    加固、确保支腿稳定

    ③起重臂杆仰角 45°≤θ≤78°

    吊装

    系统失稳

    ①多机吊装的不同步;

    ②不同起重能力的多

    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

    ③多动作、多岗位指挥

    协调失误;

    ④桅杆系统缆风绳、地

    锚失稳

    ①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装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吊车,

    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的同步;

    ②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的同步;

    ③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并进行演练,达到指挥

    协调一致;

    ④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

    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吊装设备

    或构件失

    由于设计与吊装时受

    力不一致、刚度偏小

    对于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

    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加固或加大截面积,提高刚

    考点4.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1.吊装工艺设计

    (1)吊装参数表。

    主要包括:设备规格、尺寸、 设备总重量、吊装总重量、 重心标高、 吊点方位及标

    高等。

    若采用分段吊装法,应注明设备分段尺寸、分段重量。速记:【1 尺寸+2 重量+2 标高】

    2.吊装方案的实施

    (1)审批(首先判断是危大工程还是超危大工程,超危大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论证,“三

    总”签字: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2)交底

    ①吊装方案经批准后应下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初步了解方案内容后, 一般在施工

    准备阶段进行技术交底。

  • 必看!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四色笔记(全新升级·共45页).pdf-图片7

    考点3.吊装方法和吊装稳定性要求

    1.利用构筑物吊装

    1)应对承载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

    2)选择的受力点和方案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3)对于通过锚固点或直接捆绑的承载部位,还应对局部采取补强措施;如采用大块钢

    板、枕木等进行局部补强,采用角钢或木方对梁或柱角进行保护。

    4)施工时,应设专人对受力点的结构进行监视。

    2.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原因 措施

    起重

    机械失稳

    ①超载

    ②支腿不稳定

    ③机械故障

    ④起重臂杆仰角超限

    ①严禁超载

    ②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和

    加固、确保支腿稳定

    ③起重臂杆仰角 45°≤θ≤78°

    吊装

    系统失稳

    ①多机吊装的不同步;

    ②不同起重能力的多

    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

    ③多动作、多岗位指挥

    协调失误;

    ④桅杆系统缆风绳、地

    锚失稳

    ①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装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吊车,

    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的同步;

    ②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的同步;

    ③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并进行演练,达到指挥

    协调一致;

    ④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

    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吊装设备

    或构件失

    由于设计与吊装时受

    力不一致、刚度偏小

    对于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

    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加固或加大截面积,提高刚

    考点4.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1.吊装工艺设计

    (1)吊装参数表。

    主要包括:设备规格、尺寸、 设备总重量、吊装总重量、 重心标高、 吊点方位及标

    高等。

    若采用分段吊装法,应注明设备分段尺寸、分段重量。速记:【1 尺寸+2 重量+2 标高】

    2.吊装方案的实施

    (1)审批(首先判断是危大工程还是超危大工程,超危大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论证,“三

    总”签字: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2)交底

    ①吊装方案经批准后应下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初步了解方案内容后, 一般在施工

    准备阶段进行技术交底。

    ②吊装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向参与吊装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③方案交底以吊装方案的内容和设计图纸为依据,重点是工程特点、吊装程序、 工艺

    方法、技术关键和安全措施。

    (3)试验和试吊

    试吊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0min 左右。

    试吊时设备离开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 100mm。

    试吊后要对各吊装机索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出现的异常情

    况,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应再进行一次试吊。

    (4)吊装就位和收尾

    在吊装现场进行吊装作业过程中有触电危险时,如架空线等应

    联系停电,并派人监护。

    对需要中断的道路应在路口处按规定设置警示牌、警示灯,并

    派专人看守。

    还要在吊装现场设置警界区域,发放吊装工作证,禁止无关人

    员进入,以防不测。

    2.3 焊接技术

    考点1、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的分类及选用

    1.焊条选用原则

    对承受载荷、较高塑性韧性、易产生裂纹焊件——低氢型焊条;

    焊接部位难以清理的焊接——酸性焊条;

    狭小或通风条件差的场合——酸性焊条;

    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都可满足—酸性焊条或低尘焊条;

    考点 2、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

    1.焊接工艺评定

    (1)焊接工艺评定

    是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2)注意

    焊工施焊时使用的作业指导书,可保证施工时质量的再现性。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作业指导书。一个焊接作业指导书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编制。

    (3)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凡是重要因素变化

    都需要重新进行评定;

    如焊接方法、母材分类、母材厚度、焊丝类别、预热、焊

    后热处理、保护气体种类、电流种类和极性等变化。

    当有冲击韧性要求时 补加因素就上升为重要因素;

    如线能量、平焊改立焊、多道焊改为单道焊等;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