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策略
策略一:开源(增加证书数量)
人社部负责人提到,2016年共有200多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增加了人才供给总量。数量一多,自然就没那么值钱了,“挂证”热情也就降低。
2016年,住建部共发布43批一级建造师初始注册人员名单,共计89594人。一年之内,一级建造师增长了15%,这个速度有点可怕的。

策略二:节流(降低企业需求)
人社部:降低资格资质门槛、清理取消与企业资质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企业的“挂证”需求。
以建筑业为例,2016年10月,住建部印发《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淡化企业资质与人员资格之间的联系。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建造师、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等的指标考核。
这个堪称“重磅炸弹”的226号文一出,一建挂靠市场急转直下,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二建证书比一建证书价格更高的反常现象。
策略三:收网(互联网+监管)
这个网,主要是指互联网!依靠互联网平台,由过去的严进宽出,变为严进严出,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接下来,行业监管平台、信用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社保平台间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另外,“信用”将越来越重要。从建筑业到各行业,没有“信用”将寸步难行。而“挂证”一旦被查到,有可能登上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遭受失信联合惩戒。
依靠“四库一平台”,2016年住建部官网公布:
因“挂证”被撤销执业资格的共计72人;
因“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或“一人多证多挂”被公开通报批评的,也有数十人人。

这些仅仅是“挂证”后被查出来的,并不包括申请注册过程中就被发现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