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 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题,共80分)
31、背景资料
某施工企业承接一栋智能产业科研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7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合同工期220天。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其中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混凝土保湿养护采用了洒水、覆盖等方式。
施工过程中,因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经重新报审批准后交底实施。
施工过程中,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G工作实际开始时间比计划最早开始时间推迟10天、其他工作均可计划中各自最早时间完成。项目经理部采用建筑机器人参与抹灰、铺贴、清扫等工序辅助赶工,成功压缩G工作持续时间,最终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问题:
1、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多少天?是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2、选择混凝土养护方式应考虑那些因素?
3、除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以外,还有哪些重大调整和改变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4、为满足合同工期要求,G工作持续时间至少压缩多少天?
5、目前使用建筑机器人还是可以进行哪些工序作业?
1、总工期:215天(100+90+25=215天),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2、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3、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①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③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④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4、G工作需要压缩5天,合同工期为220天,计算工期为215天,延误10天,故需要压缩的天数为(215+10)-220=5天。
5、积极推广使用建筑机器人进行材料搬运、打磨、钢筋加工、喷涂、高空焊接等工作。
32、背景资料
某城市更新项目,经公开招标投标后,由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A和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B组成的联合体(乙方)中标。乙方与建设单位(甲方)签订施工合同,合同总价2500万元,其中暂列金200万元,税金100万元,合同约定管理费以直接费为取费基数费率为20%;利润以直接费和管理费之和为取费,基数费率为5%。停窝工人工费补偿标准为50元/工日,工程款按每月完成产值的80%支付,保证金3%当月扣除。
项目经理部测算该工程目标利润为180万元
由于甲方文件的技术错误,乙方收到监理工程师8月7日开始停工的指令后,组织现场停工,8月13日,乙方收到监理工程师8月15日复工的指令,停工期间造成人工窝工200个工日,发生机械租赁费5万元
乙方在合同约定时效范围内向甲方报送工期、人工费及机械费的索赔申请报告,政府造价部门当日颁布的人工工类标准为80元/工日
月度报表显示乙方9月份完成施工产值300万元,月度目标成本290万元,实际成本284.2万元。
问题:1.该项目中标联合体的资质是什么等级?
2.该项目目标成本是多少元?
3.指出乙方能向甲方索赔的理由,工期、人工费及机械费索赔额度分别是多少?(以天或元为单位)
4.索赔事项发生后的处理步骤有哪些?
5.9月份的工程款是多少万元?月度成本降低率是多少?
6.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除人工材料机械及施工措施外还包含哪些?
1、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故该项目中标联合体资质等级为施工总承包二级。
2、目标成本=(2500-200)-180-100=2020万元
3、理由:甲方文件的技术错误,属于建设单位的原因引起。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可以索赔。
工期:8月7日停工,8月15日复工。中间停工时间=15-7=8天,可以索赔的工期为8天。
人工费:200×50=10000元
机械费:5万元
4、(1)索赔意向通知。在干扰事件发生后,承包商必须按照合同约定迅速作出反应,在一定时间内(合同示范文本为28天),向工程师和业主递交索赔意向通知。
(2)索赔的内部处理。干扰事件一经发生,承包商就应进行索赔处理工作,直到正式向工程师和业主提交索赔报告。这一阶段包括许多具体的、复杂的分析工作。
(3)提交索赔报告。承包商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工程师和业主提交索赔报告。
(4)解决索赔。从递交索赔报告到最终获得赔偿的支付是索赔的解决过程。这个阶段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谈判,或调解,或仲裁,使索赔得到合理的解决。
5、9月份工程款=300×80%-300×3%=231万元
月度成本降低率=(290-284.2)/290×100%=2%
6、政策影响、地质条件影响、环境影响、项目管理水平等。
33、背景资料
某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地上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士局部为软弱土层、设计采用3:7灰土垫层换填的地基处理方案。
施工前,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的有关规定,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开挖基坑后,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灰土垫层分层铺填夯实,并通过现场试检验压实系数。
钢筋进场时,项目部检查了钢筋的外观质量、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及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了钢筋性能及重量。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检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屋面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包括:①屋面找平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为8m;②卷材防水层施工由屋面最高标高向下铺贴;③防水卷材冷粘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0°C;④女儿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为2%;⑤高温天气施工防水材料混合料在24h内用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时指出方案中存在错误,要求整改。
问题:
1.该项目施工前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哪些?
2.灰土垫层施工中应检查的内容除压实系数外还有哪些?
3.钢筋进场时,需抽样检验的钢筋性能指标有哪些?
4.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验项目有哪些?
5.针对屋面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1、施工前应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施工作业条件、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安全与环保措施等,并应保留相关记录。
2、分层铺设厚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压遍数
3、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
4、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5、不妥之处一:屋面找平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为8m。
正确做法:找平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的宽度宜为5~20mm。
不妥之处二:卷材防水层施工由屋面最高标高向下铺贴。
正确做法: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
不妥之处三:防水卷材冷粘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0°C
正确做法:防水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不应低于5°C。
不妥之处四:女儿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为2%;
正确做法:女儿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
不妥之处五:高温天气施工防水材料混合料在24h内用完
正确做法: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2h内用完。
34、背景资料
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平面图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布置。将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单独布署在距离在建工程12m处,并在仓库大门设置了安全警示牌。模板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设计是否合理,图纸及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全等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在安全检查时发现以下问题:
脚手架搭设达到设计高度后,立即投入使用,配电架空线架设在脚手架上,桶装油漆放置在距离厨房20m处。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查标准》JGT59的要求,该项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如表3所示,且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
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了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评价结果由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三方签改认。
问题:
1.针对施工总平面布置中的不妥之处,指出正确做法,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有哪些类型?
2.模板设计资料还需要审查验证哪些项目?
3.针对监理工程师在安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指出正确做法。
4.本项目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应评定为哪个等级?并说明理由。
5.在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的顺序中,单位工程评价前还需要进行哪些评价?
1、不妥之处: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单独布署在距离在建工程12m处,并在仓库大门设置了安全警示牌。
正确做法: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应远离现场单独设置,离在建工程距离不小于15m。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2、还应审查验证:(1)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核手续是否齐全。(2)模板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3、(1)脚手架搭设达到设计高度后,立即投入使用,做法错误。
正确做法:搭设完工后应进行验收,并应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配电架空线架设在脚手架上,做法错误。
正确做法:架空线必须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
(3)桶装油漆,放置在距离厨房20m处,做法错误
正确做法:有明火的生产辅助区和生活用房与易燃材料之间,至少应保持30m的防火间距。
桶装油漆,放置在距离厨房不小于30m处。
4、优良,
评分=8+12+8+52=80分。
优良标准: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及以上。
5、基本规定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批次评价、阶段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