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钻孔垂直度控制
(1)施工前应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3)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
2)塌孔与缩径控制
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致。
3)孔底沉渣控制
(1)要选择合适的钻孔机具及钻孔方式,控制钻进时的转速和钻压,使成孔的泥、砂、沉渣能随泥浆排出。
(2)根据钻进过程中土层情况配备合适的泥浆指标,主要有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
答疑解惑:胶体率表示泥浆对其固体颗粒保持为悬浮状态的能力。
(3)确保清孔彻底、充分,成孔至设计标高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混凝土灌注前进行第二次清孔。根据不同的钻孔方法、施工设备、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合理选用清孔方法。常用的有: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法等。
答疑解惑:
(1)抽浆法:终孔后,用泵吸反循环或气举反循环方式将孔底泥浆连同钻渣从导管抽出,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
(2)换浆法:正循环终孔后停止进尺,置换较稠的泥浆携带孔内钻渣从孔口排出。
答疑解惑:
(3)掏渣法:用抽渣桶直接掏渣。
(4)喷射清孔法:在灌注混凝土前,对孔底进行高压射水或射风数分钟,使沉淀物悬浮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4)准确测定沉渣厚度,沉渣厚度=终孔深度一清孔后深度,终孔深度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
(5)确保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首灌量,首灌量根据孔径、孔深、泥浆浓度、导管直径、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等要素计算确定。
插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