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期货从业资格 > 知识库 > 期货法律法规

如何界定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信息”?

来源:233网校 2025-09-21 00:16:47
导读:本文将详细解释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中“虚假信息”的定义和认定标准,帮助读者理解该罪名的具体内容。

如何界定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信息”?

如何界定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信息”?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是指行为人故意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该罪名中,“虚假信息”是一个关键要素,其界定直接影响到犯罪的成立与否。

虚假信息的界定:

  1. 内容不真实:虚假信息首先必须是内容不真实的。即信息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信息中包含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2. 影响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必须对证券、期货交易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投资者决策失误等。

  3. 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信息是虚假的,并且故意进行编造和传播。如果行为人是出于误解或疏忽而传播了错误信息,则不构成该罪。

认定标准:

  • 信息来源:虚假信息通常没有可靠的来源,或者来源本身是伪造的。

  • 传播途径:虚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广泛传播,以达到影响市场的目的。

  • 实际影响:虚假信息在传播后,确实对市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如引起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大量投资者受骗等。

案例分析:例如,某财经分析师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条关于某上市公司即将被收购的虚假消息。这条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导致该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上涨,随后又因消息被证实为虚假而暴跌。这种情况下,该分析师的行为就构成了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重要提示:认定虚假信息需要综合考虑信息的真实性、传播途径和实际影响等多个因素。只有在信息内容不真实、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且行为人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了解如何界定“虚假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此类犯罪,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科目:期货法律法规

考点:六、 编造并传播证券、 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相关阅读

添加期货从业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期货从业考试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