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孙江涛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所属版本:2025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介绍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1、兜底线
(1)社会救助的受助资格在贫困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
(2)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
2、保基本
对于陷入困境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3、救急难
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
4、促发展
注重激发救助对象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40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的是( )。
A . 兜底线
B . 保基本
C . 可持续
D . 促发展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①兜底线(A选项);②保基本(B选项);③救急难;④促发展(D选项)。注意题干问的是不属于,故选C。
可持续:通常与扶贫开发、长期发展策略相关,强调通过产业扶持、能力建设等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社会救助更侧重应急性、暂时性的基本生活保障,“可持续” 并非其核心原则。

单选题 2.“不救不活”“不救难活”等说法凸显了社会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体现了社会救助的()工作方针。
A . 兜底线
B . 救急难
C . 可持续
D . 促发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一)兜底线(A选项)
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当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仍不能维持公民基本生活时,就需要社会救助给予最后帮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救助对象的受助资格在困难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的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
(二)保基本
对于陷人困境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对于政府来说,在充满风险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与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社会救助行为持续进行,并且更加科学性和人性化。因此,社会救助给予的应当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并且不断提高科学性和人性化。
(三)救急难(B选项)
“急”和“难”是社会救助最显著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B选项正确)。当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急时刻时,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救急难同时也表明,在社会救助中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作为服务的第一要义。
(四)促发展(D选项)
社会救助不能是简单的给予、消极的救助,而应当注重激发救助对象摆脱困境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既要救助,也要扶志、扶智。这就需要在社会救助实践中更多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资源、提升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故选B选项。
C选项为干扰选项。

单选题 3.当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仍不能维持公民基本生活时,就需要社会救助给予最后帮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体现了社会救助的( )原则。
A . 兜底线
B . 保基本
C . 救急难
D . 促发展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兜底线: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当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仍不能维持公民基本生活时,就需要社会救助给予最后帮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救助对象的受助资格在困难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的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故选A。
B保基本:对于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对于政府来说,在充满风险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与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社会救助行为持续进行并且更加科学性和人性化。因此,社会救助给予的应当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并且不断提高科学性和人性化。
C救急难:“急”和“难”是社会救助最显著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当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急时刻时,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救急难同时也表明,在社会救助中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作为服务的第一要义。
D促发展:社会救助不能是简单的给予、消极的救助,而应当注重激发救助对象摆脱困境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既要救助,也要扶志、扶智。这就需要在社会救助实践中更多引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资源、提升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单选题 4.( )是最后一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A . 社会救助
B . 社会工作
C . 社会发展
D . 社会功能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当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仍不能维持公民基本生活时,就需要社会救助给予最后帮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救助对象的受助资格在困难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的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故A选项正确。BCD为干扰选项。

单选题 5.当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机时刻时,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体现了社会救助的( )原则。
A . 兜底线
B . 救急难
C . 促发展
D . 保基本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兜底线: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当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仍不能维持公民基本生活时,就需要社会救助给予最后帮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救助对象的受助资格在困难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的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
B救急难:“急”和“难”是社会救助最显著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当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急时刻时,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救急难同时也表明,在社会救助中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作为服务的第一要义。故选B。
C促发展:社会救助不能是简单的给予、消极的救助,而应当注重激发救助对象摆脱困境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既要救助,也要扶志、扶智。这就需要在社会救助实践中更多引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资源、提升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D保基本:对于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对于政府来说,在充满风险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与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社会救助行为持续进行并且更加科学性和人性化。因此,社会救助给予的应当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并且不断提高科学性和人性化。

大咖讲解: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领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教育救助
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高频

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1、生理需求。救助对象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
2、安全需求。包括救助对象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3、社交需求。爱和归属的情感需求。当一个人或家庭面临严重困难时,来自家人、邻里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尤为重要。
4、尊重需求。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尊重也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
5、自我实现需求。进一步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高频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高频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功能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
(四)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高频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领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高频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教育救助
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高频

定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以及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修复。
高频

主要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