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的内容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社会救助的内容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孙江涛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所属版本:2025

社会救助的内容介绍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教育救助
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41

社会救助的内容考点试题

多选题 1.某地发生地震,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立工作小组,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该机构对受灾人员开展的救助服务中,适宜的内容有()
A . 为受灾人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B . 协助受灾人员整合资源解决生活难题
C . 为救援志愿队募集生活和急救物资
D . 协助开展受灾人员的疏散、转移和安置工作
E . 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防疫服务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一)协助安置受灾人员;
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灾害救助应急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程度,疏散、转移和安置受灾人员,并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当积极参与疏散、转移和安置等工作,并随时开展针对受灾人员的危机干预工作。
(二)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灾害过后,受灾群众目睹家园坍塌,遭遇丧亲之痛,会出现应急反应,表现出震惊、恐慌、无助、焦虑、紧张、悲伤、抑郁等情绪,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行为失常、焦躁不安、冷静、冷漠、退缩等。对于灾后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要尽快介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支持性的服务,使受灾人员能迅速舒缓心理上的恼怒、悲伤等情绪,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
(三)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家庭破碎、亲人失踪、社区被毁、村庄消失,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交往有可能完全被打乱,社会生活突然陷入无序混乱状态。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要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通过团体工作以及社区发展的方式为受灾人员重建和修复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四)社区重建与发展。
受灾人员救助的长期目标应该是重建社区和发展社区。社区重建就是要组织和动员全体社区成员参与,通过集体行动寻找和利用资源,实现自助自救,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早日重建并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要和社区成员一起,多方整合资源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组织和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社区活动,重建邻里关系。社会工作机构要积极征求社区成员的看法并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在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灾后社区重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
故本题选择ABDE。

单选题 2.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及相关政策,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内容?(   )
A .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B . 为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者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C . 发放教育补贴保障未成年人就学
D . 办理丧葬事宜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供养内容主要包括: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
(4)办理丧葬事宜
故ABD选项正确,注意题目问的是【不属于】的,故选C选项。

单选题 3.小彭与妻子和儿子生活在C社区。一年前,妻子因为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辞职在家休养,小彭因为公司倒闭而被辞退在家,儿子即将进入高中,大笔的学费让小彭和妻子犯了愁。社会工作者经过了解,该家庭符合低保家庭的申请条件,对此该家庭所需的社会救助为( )。
A . 就业救助、城市低保、教育救助
B . 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住房救助
C . 城市低保和医疗救助、临时救助
D . 就业救助和住房救助、教育救助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使之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等困难人群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救助制度。
教育救助是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是指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给予住房方面的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
就业救助是指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帮助其实现就业。
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生活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临时救助采取发放救助金、发放实物或者提供转介服务等方式开展。
小彭家庭因妻子患病和失业导致经济困难,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同时,小彭需要就业支持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因此就业救助也是必要的。此外儿子即将进入高中,大笔的学费让小彭和妻子犯了愁,故教育救助也是需要的。一年前,妻子因为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辞职在家休养,故医疗救助也是正确的。故选A选项。
住房救助题干未涉及,故错误。临时救助不符合题干描述,故不选。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单选题 4.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下列关于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就业救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低保家庭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读,可申请减免学杂费并领取助学金,但生活补助不属于教育救助范畴
B . 住房救助在城镇仅能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实施,农村则以危房改造为主
C . 就业救助中,对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且失业的成员,政府应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D . 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不属于住房救助对象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教育救助: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国家通过教育救助的方式保障困难家庭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教育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A选项错误)。一些地区或学校给困难学生发放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也属于教育救助范畴。
住房救助是指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D选项错误)、低保边缘家庭等给予住房方面的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救助的形式在城镇主要是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B选项错误),在农村主要是实施危房改造等。
就业救助是指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帮助其实现就业。如果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政府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C选项正确)。
故选C选项。

单选题 5.老张今年50岁,一年前因公司裁员失业在家。老张妻子患慢性病,几年前从单位病退。近期,老张儿子考上职校,需缴纳一大笔学费。为了让儿子上学,老张妻子打算放弃治疗。根据国家政策,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老张家申请的专项社会救助是()
A . 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B . 失业救助和医疗救助
C . 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
D . 失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这些项目具有重叠性,也就是说,某些群体或者某类家庭有可能享受到几类救助。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老张家申请的专项社会救助是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

大咖讲解:社会救助的内容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领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教育救助
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高频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1、兜底线
(1)社会救助的受助资格在贫困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
(2)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
2、保基本
对于陷入困境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3、救急难
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
4、促发展
注重激发救助对象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

高频

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1、生理需求。救助对象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
2、安全需求。包括救助对象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3、社交需求。爱和归属的情感需求。当一个人或家庭面临严重困难时,来自家人、邻里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尤为重要。
4、尊重需求。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尊重也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
5、自我实现需求。进一步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高频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高频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功能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
(四)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高频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领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高频

定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以及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修复。
高频

主要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