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资格 > 中学历年真题 > 中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 > 语文学科真题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20-09-17 15:1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李白《行路难》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途经零丁洋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将国家存亡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A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登临碣石山、眺望远海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作品重点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志在天下的进取精神。B项,《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语言质朴自然,言浅意深,表达了诗人对远在长安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C项,《行路难》是盛唐诗人李白遭遇政治挫折后创作的组诗。作品情感跌宕,气势高昂,表达了诗人因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极度苦闷、愤懑与不平的心情。D项,《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作品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兴衰写到黎民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索及对当时人民境况的同情。A、B、C三项作品均未体现忧国忧民情怀。

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A项,《骆驼祥子》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小人物”形象及其苦难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畸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B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这些书信所传达出的情感纯真而质朴,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与期望。C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并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D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的记叙,表达了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祖国、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的革命,才能锻炼出钢铁战士,创造出奇迹的主旨。A项作品体现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符合题干要求。

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

B.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

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

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描写苏州园林的说明文。文章以游览者的视角,描写并概括了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按照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对园林的特色进行了详细说明;用语准确、严密而生动,极为形象地展现出了苏州园林之美。以上内容均为本课教学重点,A、C、D三项说法均恰当。文章并未体现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同时,B项“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不属于说明文类文章教学的重点。

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入混乱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A项分析恰当。题干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取段落、角度对文本内容展开个性化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B项分析过于绝对,不恰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仅仅依靠“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这一种方法。C项分析过于绝对,不恰当。在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后,教师还应及时加以引导或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D项分析不恰当。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置应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情况决定是否要求学生“说理由”。

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

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C.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

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A项分析恰当。题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播放影视剧中的相关朗诵片段,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欣赏《出师表》朗诵的过程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直观感受并初步理解诸葛亮的独特情感,强化对文章主题的感性认识。B项分析不恰当。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对原著本身的艺术性创作,因此观看影视剧中的相关朗诵片段,只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作者情感,但无法真实再现课文情境。C项分析不恰当。教师在利用视听类教学资源时,直接播放影视片段,未做相关有效引导,易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情境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性想象。D项分析不恰当。题干教师播放朗诵视频,重在帮助学生感受朗诵节奏,体会作者情感,而非把握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观看视频并非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必要方法,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

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析:A项,“何陋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宾语“何陋”前置,正确语序为“有何陋之”。整句译为“这有什么简陋的呢”。B项,“见渔人,乃大惊”为省略句,省略主语“这里(桃花源)的人”。整句译为“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C项,“相与步于中庭”为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中庭”后置,正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整句译为“一同在庭院中散步”。D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整句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B.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因果复旬即存在因果关系的复句。A项,转折复句。“然而”一词表转折。B项,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并列复句,“也”表并列;第二层为递进复句,“而且”一词表递进。C项,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假设复句,“若”表假设;第二层为选择复句,“不是……便确是……”表选择。D项,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复句,“因为”一词表原因;第二层为递进复句,“不但……尤其……”表递进。D项符合题意。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多样

B.将非连续性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之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C.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非连续性文本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连续性文本是线性的、完整的,需要受众被动接受的;非连续性文本是非线性的、零散的,需要受众调动主观联想的。意识流文学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是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尤其注重表现人的意识流程。意识流文学强调的“意识的流动”并非指意识的一些孤立的段落。C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中“跳跃性”一词对“意识流文学”的解读流于片面,说法错误。A、B、D三项说法均正确。

9.《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

A.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反思自我与人生

B.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C.关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D.培养思辨能力,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词作。全词借助“雪”景,以“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诗作。诗中以“鸟”作泛指,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分别赋予“大地”“可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抒发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乡愁》是余光中的诗作。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精练地提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单纯又强烈的意象,使诗歌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题于中三篇作品共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B项符合题意。

10.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A.分项表述意味着割裂三维目标

B.整合表述意味着统整三维目标

C.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

D.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题干调研报告就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是分开表述或整合表述展开论述,指出教师面临如何依次罗列教学目标的困难,“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但并未明确表示分开表述或整合表述就意味着割裂或统整三维目标。A、B两项说法错误。报告进一步指出,“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即”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C项说法正确。D项,“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是对“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的片面解读,说法错误。

11.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

B.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欣费|生解读的主要差异是文本差异

C.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D.教学文本解读是教师为了提高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个性化解读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解析:题干论文片段指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A项,“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主要差异应该是“教学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而进行的解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文本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卜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即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教师的审美能力。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12.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孩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

A.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B.具体分析学生的思路,借助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散文诗的特点,解决学习疑惑

C.搁置突发性问题,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课后自行广泛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D.把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小组,展开辩论活动,把文本解读活动转化为课堂言语活动,转化课堂矛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该案例中,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具体分析学生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具体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解决学习疑惑。B项说法正确。A项,让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说法错误。C项,“搁置突发性问题”说法错误。D项,课堂上随即“展开辩论活动”,不利于教师把控课堂教学进度,不是解决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她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批注

B.抓住读者印象最深的词语进行批注

C.是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和自主建构的活动

D.是“先教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A、B、C三项说法均正确。D项,教师安排学生自学,是“先学后教”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先教后学”的说法错误。

1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口语交际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的基本生活技能

B.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领

C.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结合具体的交际情境进行

D.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B项,“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领”说法错误。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15.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形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主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过程,探究则是学习的结果

B.综合性学习倡导开放、多元,但应控制在语文学科知识的范畴

C.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自主陛,教师只需做好前期筹划工作

D.综合性学习应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升对生活的认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综合性学习”部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A、B、C三项说法均有误,D项说法正确。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l2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l6小题。

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日:“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子列子闻而笑日:“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6.(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

参考解析:

(1)环节二、环节三,两个环节均为拓展类型的教学内容。两个环节的拓展阅读均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寓意,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与环节三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人——长庐子与列子对同一件事——“杞人忧天”的不『可看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因此,环节二、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杞人忧天》的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杞人忧天》进行分析,可谓一举多得。

(2)相同点:

环节一与环节四都围绕课文《杞人忧天》的寓意展开,两个环节的设置,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不同点:

环节一要求学生从课文原文中寻找依据,充分畅谈自己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与生动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要求学生在课下为课文《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该寓言。学生在深入理解该寓言故事寓意的同时,通过发挥想象力表达多元观点,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l7~18小题。

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

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参考解析:

错别字:“磅水而筑”的“磅”应改为“傍”;“乌蓬船”的“蓬”应改为“篷”;“袅袅吹烟”的“吹”应改为“炊”。(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病句:“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尽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参考解析:

该习作语言流畅优美。

文章第②段后半部分使用的排比修辞,“有狭窄河道,有朴实居民,有乌篷船,有袅袅炊烟”等等,将乌镇悠闲自在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了乌镇当地的生活状况。

文章第⑧段“枕水之家,丝绸之府”,以对鸟镇的美誉开头,“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又营造了一种安详美好的情境,“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

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l9~21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9.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参考解析: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的角度: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学生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教师加以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学生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于1921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优美,长短句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反复阅读诗歌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读,初步把握诗歌的预感;在教师范读过程中,学生注意朗读停顿和感情,范读结束后,教师对阅读方法加以点拨;在学生试读阶段,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此外,还可以采用齐读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本诗还可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学生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参考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现代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②培养阅读现代诗的语感,提高品味诗歌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学习和运用诗歌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

②小组合作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本单元主要学习快速阅读,在教学现代诗歌朗诵技巧的同时,教师可以先范读,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初步领悟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学生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积极的朗诵中掌握朗读技巧,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联想与想象,提高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③《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进而联想到街灯、街市、天上美丽的景色、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的生活等,给全诗营造了美的意境。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格律诗的特点及写作技巧,同时理解作者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④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体的目标中既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解析:

《天上的街市》过程与方法教学片段设计

一、联想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看过夜晚的星空呢?黑蓝色的幕布,皎洁的月亮,眨着眼的星星,偶尔有灿烂的烟花点缀其中,增加了光辉。是害怕呢,还是赞叹欣赏呢?此时的你面对浩瀚的星空会想些什么呢?数一数星星,找一找哪颗星最亮,找一找相互遥望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诗人们创作的灵感大部分是在仰望星空时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上的街市》,去听一听郭沫若先生与星空的对话。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其他代表作有《星空》等。《天上的街市》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使诗人感到极度的不满和彷徨,同时也对自由和美好的未来生活充满了热切期望。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天上的街市》。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体悟语境和感情。(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比赛朗读,生生互评。

教师总结朗读技巧:《天上的街市》表达的是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压抑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美好。因此读的时候,节奏要放缓,语调要自然柔和,情感要真挚。

四、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一)品味意境美

1.小组分节朗读,指出诗歌每小节中出现的意象。(多媒体展示意象)

2.小组讨论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夜景图。请同学依据诗歌内容概括描绘。(教师点拨指导)

明确:星灯辉映;街市珍奇;骑牛往来;天街闲游。

(二)品味想象美

1.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再由街灯想象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想象到物品和闲逛的牛郎织女。

2.适当切入对联想、想象的讲解。

明确:①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出其他相关的概念。

(例如:街灯一明星;明星一街灯)

②想象: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由甲事物重新创造一个不存在的乙事物。(例如:明星—街市一牛郎织女闲逛)

3.小组合作创作: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生生互评。

(三)品味感情美

1.阅读“积累拓展”中描写牛郎织女故事的三首古代诗歌。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明确:遥遥相望、凄苦。

2.你喜欢《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想法。

明确:《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充满了自由、美好与幸福。

3.诗人为什么要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写?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表达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五、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诗歌背诵技巧。

六、拓展延伸

诗人由街灯想到了明星,想到了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并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你能由灯想到什么?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课外读一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

八、板书设计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微信学习群

考试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试题免费刷

考资料>>教师资格证各科思维导图下载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距2024社会工作者考试还有

35

立即提分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号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