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ҵҩʦִҵҩ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指导

2013年执业药师药剂学知识点:乳剂的变化

来源:233网校 2013年3月3日
导读: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匀相分散体系,乳剂常发生下列变化。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匀相分散体系,乳剂常发生下列变化。
  (一)分层
  乳剂的分层(creaming)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分层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0/W型乳剂一般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W/O型乳剂一般出现分散相粒子下沉。乳滴上浮或下沉的速度符合Stoke ’S公式。乳滴的粒子愈小,上浮或下沉的速度就愈慢。减小分散相和分散剂之间的密度差,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都可以减小乳剂分层的速度。乳剂分层也与分散相的相体积有关,通常分层速度与相体积成反比,相体积低于25%,乳剂很快分层,达50%时就能明显减小分层速度。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后仍能恢复均匀的乳剂。
  (二)絮凝
  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但由于乳滴荷电以及乳化膜的存在,阻止了絮凝时乳滴的合并。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时,使£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絮凝状态仍保持乳滴及其乳化膜的完整性。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体积比以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由于乳剂的絮凝作用,限制了乳滴的移动并产生网状结构,可使乳剂处于高黏度状态,有利于乳剂稳定。絮凝状态与乳滴的合并是不同的,但絮凝状态进一步变化也会引起乳滴的合并。
  (三)转相
  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phase inversion),由0/W型转变为W/O型或由W/O型转变为0/W型。转相主要是由于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如油酸钠是O/W型乳化剂,遇氯化钙后生成油酸钙,变为W/O型乳化剂,乳剂则由O/W型变为W/O型。向乳剂中加入相反型类的乳化剂也可使乳剂转相,特别是两种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更容易转相。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称为转相临界点(phase inversion critical point)。在转相临界点上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处于不稳定状态,可随时向某种类型乳剂转变。
  (四)合并与破坏
  乳剂中的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coalescence)。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坏(breaking)。乳剂的稳定性与乳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乳滴愈小乳剂就愈稳定,乳剂中乳滴大小是不均一的,小乳滴通常填充于大乳滴之间,使乳滴的聚集性增加,容易引起乳滴的合并。所以为了保证乳剂的稳定性,制备乳剂时尽可能地保持乳滴大小的均一性。此外分散介质的黏度增加,可使乳滴合并速度降低。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各因素中,重要的是形成乳化膜的乳化剂的理化性质,单一或混合使用的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愈牢固,就愈能防止乳滴的合并和破坏。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引起乳剂破坏或酸败。所以乳剂中通常须加入抗氧剂和防腐剂,防止氧化或酸败。

  全面了解执业药师请进入>>

  相关推荐:

  2013年执业药师药剂学知识点:甜味剂

  2013年执业药师药剂学知识点:糖浆剂

  2013年执业药师药剂学知识点: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