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工程计价考点

努力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度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月26日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的准确度是工程有关各方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各方的切身利益,大家都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出发,必定会对工程造价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仔细地核算。作为中介咨询机构,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详尽而准确的计算,以保证高度的准确性,力求有关各方都能基本满意。但现实工作中往往又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而使结果的准确性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要想使结果高度准确,就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来对待工作。但这需要时间,一般说来,求“准”则难“快”,欲“速”则难“准”。也就是说,速度和准度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时候,它们都是同时共存的,稍有处理不当,往往顾此失彼。而在现实工作中,客户对我们的要求又往往是既要准,又要快,缺一不可,这样的要求看起来似乎很高,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这就是说形势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锤炼快而又准的工作技巧来适应形势的需要,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舍此别无它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公司在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度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自查、互查(即同专人员相互交换检查)直至设立专职审查人员来进行审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审查才能既快又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这件事单靠苦干、蛮干是不成的,还必须利用巧干。现实可行的办法是抓住那些对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的几个方面(比如工程量的确定,定额的套用,设备、主材单价的确定、计算机操作等)的问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  以便排除其中的差错。以下就以安装工程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一)一个工程的各子项工程量并不都是完全独立的,有些是彼此有关联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来检查它们就可知道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可以很容易被发现。以前就碰过这样一件事:某工程挖了一个大土坑,其容积为M立方米,还没有进行下一道工序时,据说突遇暴雨,结果前功尽弃,挖出来的土又被雨水冲进了坑里,需要重新挖坑。同时坑里又积满了雨水,需要用抽水机抽水,这些都是意外增加的工程量,结果为此办理了一张工程签证单。表面看来,此事有时间有地点有经过,有原因,需要重新挖土和抽水,合情合理,无可非议。从手续上看,有施工方提出的要求签证的申请,有建设方驻现场工程师的签字证明,甚至还有建设方主管领导的审查批准意见,简直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我们作为中介机构,事发时又不在现场,不知是否真有此事,我们只有相信建设方的审查意见,无条件地认可这张签证有效。但在后来具体计算工程量时,却令人产生了两点怀疑:其一,该签证的重新挖土工程量竟然等于原挖土工程量M立方米,如果再加上坑中水的体积,其总体积将会大于M立方米,而这是不可能的;怀疑二,即使是真的抽了水,但抽水的总量应该小于(最多等于)原挖土体积M立方米,但签证上却说,使用抽水量为每小时N立方米的抽水机抽了W个台班。而8NW的乘积,竟然是M的800多倍,真是岂有此理。我们据此认为这是一张甲乙双方相互勾结共同作假以骗取国家投资(因为该工程是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的虚假签证,因而被我们完全予以否定,结果仅此一项就为国家减少了上十万的损失。这是一个利用各工程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来甄别事情真伪的例子。
  (二)相同工程项目,其单位造价应大体相近。根据这一条经验性规律,可以比较容易找到出错之处。比如在一个市政道路工程中,各标段都要安装同一种规格的管子,按理说,因为主材的型号、规格相同,施工条件大同小异,工程类别和信息价都一样,其单位长度的造价应该差别不大,全路四个标段中,有三个标段都符合上述规律,只有一个标段的此项造价明显高出许多,因此估计其中必有问题。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其逐项进行仔细检查,很快找出了问题,排除了差错。这个方法不但可以用在一个子项上,也可以用于条件大体相同的单位工程,帮助发现一些大的差错。
相关阅读

۹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