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5日


  三、基本结论和建议

  (一)基本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得出在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中各责任主体的成本/收益可能分布(见下表)。

  ┌──────┬─────┬────────┬──────┐

  │      │ 成本 │   收益   │ 收益/成 │

  │责任主体  │     │        │      │

  │      │ (万元) │  (万元)  │ 本比率 │

  ├──────┼─────┼────────┼──────┤

  │会计人员  │ 1.72 │  4-8    │2.33-4.65 │

  │管理当局  │ 1.72 │  大于10   │  5.81  │

  │上市公司本身│348.62 │  约13600  │ 39.06  │

  │地方政府官员│ --  │较大,但难以估计│ 无穷大 │

  └──────┴─────┴────────┴──────┘

  由于各责任主体的收益/成本比率均大大超过1,我国上市公司必然存在大面积会计利润操纵。

  (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我认为,要控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可行渠道有:

  1.提升各责任主体的会计操纵成本,主要可以考虑:(1)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监管处罚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增加公司利润操纵被发现的可能性。(2)对已发现的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证监会和法院经调查核实,从重从快予以处罚。(3)加大《证券法》等对会计利润操纵处罚力度,使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不敢涉足。(4)改进虚假陈述民事诉讼的效率,促使股民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监督加强。(5)改进公务员制度,对支持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政府官员予以严惩。

  2.降低各责任主体会计利润操纵的收益。具体包括:(1)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约束机制,监督并约束管理当局的会计利润操纵行为。(2)完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降低会计利润操纵主体的利益。(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维护财经法纪,减少在职消费。(4)改善公务员的业绩评价制度,将上市公司数量与业绩等指标与政府官员业绩脱钩。

  主要参考文献:

  1.靳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2期。

  2.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3.卢文彬、朱红军:《IPO公司经营业绩变动与股权结构研究》,《财经研究》2001年第7期。

  4.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1年第5期。

  5.陈汉文、林志毅、严晖:《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6.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7.赵奉军:《论激励问题与激励机制的设计》,《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第3期。

  8.潘琰、董必荣:《虚假审计报告外部成因的制度分析》,《审计研究》2002年第2期。

  9.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效率分析》,《审计研究》2002年第3期。

  10.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11.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高级管理会计》,吕长江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