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6日


  当然,在分析比较市场与监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隐含着一个假定,即监管主体会自觉以改进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从事监管活动。这也正是监管能够获得一定支持的缘故。或许放松这个假设更加现实,即监管主体的行动是建立在为维护他们自身利益而行事的,那么,值得深思的是,“谁来监管监管者”?政府是经常被纳入考虑范围的人选,但更多时候政府也不那么令人放心(俘获理论清楚说明了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独立性机构似乎能更胜任地发挥这方面的职能。

  三、会计监管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1.会计监管模式的擅变:美国经验

  布罗姆利(1989)认为,制度安排是在有益于社会的范围内对个人积极性进行引导和许可。即使是高度自由的市场,有竞争力的制度安排也离不开对现有经济法律基础的认可和服从,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更是对制度的一种硬性约束。有关市场的制度或许也应契合上层建筑,至少它不可能设法使自己在背离上层建筑的情况下还能够长期存续。会计监管方面的制度安排一度被认为是属于市场范畴的,对会计职业的管理一度倾向于以行业自律为主便是这种观念的反映。然而,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同样适用于会计职业。安然事件暴露了根植于市场规则运作的行业自律在急剧变幻的市场中可能会成为会计职业过度灵活地与市场共谋的天然途径。从美国的现状来看⑨,会计职业似乎连“悔过自新”的机会也丧失了。准政府监管在一个曾经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得以认可,这本身说明了这场信任危机对这个行业的冲击简直是致命的。行业自律到底错在哪里?

  美国的行业自律史⑩提供了一些线索。随着时间的流逝,获得自律权的AICPA以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将POB视为行业的“盾牌”,而不是独立的监管机构。或许当初似乎应预见到AICPA及其会计职业界这样做会把自己置于一个利益冲突的旋涡:行业协会既是“守护神”又是“监管者”。这一体制的潜在弊端短期内可能被经济繁荣掩饰,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突破口。实际上,最近已经找到突破口而几近崩溃了。角色冲突不仅是自律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准则制定)滞后于技术革新和市场交易创新引发的问题也不可忽视⑾,但本文将这方面的监管归人披露监管之列,不再详述。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原因是会计职业执业环境和执业理念的变化,这虽然不是既定的监管框架所能虑及的,但至少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设法适应之。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人都曾经对环境和理念变化视而不见⑿。就在市场惩罚这种傲慢的冷漠时,会计职业成了最应承担责任并因此承受谴责的倒霉群体。

  市场已经用冷酷的事实证明了纯粹行业自律的失败,因为自律毁掉了会计职业赖以存续的重要基础——信誉。独立的外部监管至少在以下方面能做得比自律更有效:1.人们对会计职业的道德疑虑侵蚀了以之维系的职业信誉时,行业自律的优势(职业道德能够使会计职业的精髓——专业判断和公众责任——得到一以贯之的保护以及利用行业熟悉自己执业环境并因之反应灵敏)不再令人信服。相反,独立监管以独立于会计职业的超然地位(一般来说更容易取信于民),借助监管(法规)的力量强制执行最低程度的职业道德要求,法规的信誉提供了额外的担保,这有利于加速重塑会计职业信誉进程;2.外部监管者没有利益冲突,执法阻力低。这也是它有别于行业自律最关键的一点。如在美国,与原职业监管机构POB相比,依据《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设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在人选、资金、检查程序等方面作了重大改进,彻底强化了其独立基础和执法能力;3.与前述第一点相关,独立监管更不易被职业团体俘获。制度的效率减损有两个主要原因:制度不再适应规范对象的需要以及腐败对制度力量的销蚀。在制度更新上,与自律相比,监管似乎处于劣势,但也不是不可弥补,一个尽责的专门委员会可望解决这个问题。腐败滋生又源于制度本身,似乎是个循环问题,尽管监管不可能绝对排除腐败,理论上外部独立的监管条件有助于遏止腐败。

  既然监管以不可阻挡之势掀起了取代自律(至少是取代自律的部分职能)浪潮(主要发生在美国,英国也未雨绸缪,酝酿改革),对监管效率的进一步考察或许是必要的。纯粹从技术角度看,会计监管的效益不易观察评价,尽管它通常被笼统地归结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社会效益不受恶意损害。从监管的成本效益角度考察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瓦茨和齐默尔曼(1999)将其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包括法规和准则的制定成本及执行成本、利益集团的游说成本、会计职业掌握新法规和准则的成本、法规和准则变更和增加可能引起诉讼损失等等。间接成本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其中最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造成的潜在影响,因而几乎不可能准确估计。或许正是这些难以估量的间接成本使得人们对监管的适当性有所保留。总之,在一片用监管取代自律的呐喊声中,监管的效率似乎不再是其介入市场的障碍了,目前的情况确实如此。

  不过,监管毕竟也有鞭长莫及之处,经济学上的监管失灵同市场失灵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念之差而已。摆在监管者面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在监管的同时如何着手改善监管的操作基础,如良好的公司治理、职业道德、信誉,等等。只有在一个有能力执行监管措施的环境里,市场才能不受监管的意外伤害。

  2.自律和监管:一个融合性框架

  我们知道,审计活动内涵着外部性。信任了经过审计但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而作出错误决策并最终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损失,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与审计活动相伴随的(负)“外部性”。该外部性源自对审计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预防道德风险所采取措施的不可观察性。任何理性的经济行为都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会计职业的行为也不例外。基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注册会计师往往选取符合“边际审计成本等于边际审计效益”条件的审计质量。这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是最佳的,但对投资者乃至社会整体而言未必是最佳的。为此,对会计职业进行外部监管的终极目标是矫正审计外部性产生的根源以达到最大化社会效用。而矫正审计外部性的最佳方法是将其内部化(Internalisation)。所有与某项审计相关的代理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假设的企业的各方,那么外部性的内部化就可以通过最大化诸多代理人的联合效用(JointUtility)而实现。而这等价于最大化社会福利。对审计业务进行外部监管的目标函数可以表达为(转化为)最小化审计成本和最小化负外部性。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