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利润分配”账户辨析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30日


  而“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从“利润分配”账户的非“未分配利润”各明细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看(例如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提取的储备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的普遍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等),“利润分配”账户确实是“本年利润”的调整账户,因为“利润分配”账户的这些明细账户日常反映的经济内容,均是已分配的利润(或已弥补的亏损),对“本年利润”账户起着抵减调整的作用,可以通过获得年内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的数额。
但是,“利润分配”账户的“未分配利润”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关系,却不具有调整和被调整的关系。“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根本不具有调整账户的特点:“本年利润”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账户,其特点是,在会计期间,该账户的余额(无论是实现的净利润还是发生的净亏损)不转账,要一直保留在该账户中,目的是提供截止当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因而会计期间该账户有余额,且可以是借方余额,也可能是贷方余额。而年终结算时,要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从“本年利润”账户中转出,年末无余额。可见,“本年利润”账户仅仅是年度内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更为特别的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年末余额本身反映的就是历年积存的尚未分配的利润,或累积尚未弥补的亏损,根本就不是通过与被调整账户的“本年利润”对比而获得的实际数额。显然,“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完全不依赖“本年利润”账户的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并直接反映“实际数额”。因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并不是“本年利润”账户的调整账户,它已失去调整账户的根本属性。所以笼统地界定“利润分配”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的调整账户显然有失科学性。

  本年利润
         
发生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发生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的各项成本、费     的各项收益
   用、支出    结账前余额:当期实现的
结账前余额:当期发生的      净利润①
     亏损②
  
  利润分配
发生额:当期实际分配的  发生额:当期实际弥补的
   利润          亏损
结账前余额:当期已分配  结账前余额:当期已弥补
     的利润数④       的亏损数③
  
  未分配利润
发生额:从“本年利润”转 发生额:从“本年利润”转
    入的当期发生的     入的当期发生的
    亏损②         净利润①
      从“利润分       从“利润分
    配”转入的当期已     配”转入的当期已
    分配利润④        弥补的亏损③
结账后余额:历年累计未  结账后余额:历年累计未
     弥补的亏损       分配的利润
  
  三、对现行“利润分配”账户的规范

  为了准确掌握“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运用,正确理解两者的性质、结构,特别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必须进一步规范其经济内容和属性。

  首先,把原“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删除,保留其余的“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等11个明细账户,使“利润分配”账户只核算已分配的利润(或已弥补的亏损),这样保证了“利润分配”账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年利润”的调整账户属性:通过“本年利润”账户余额与“利润分配”账户余额与“利润分配”账户余额对比,获得年内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指标,为会计决策、经营决策提供利润分配方面的信息。

  其次,设置“未分配利润”总分类账户。在经济内容上,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是反映所有者投资者收益的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历年累计未分配(或未弥补)的结存数。在用途和结构上,该账户属于财务成果类(也可为所有者投资类),年终结算时,若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未分配利润”账户,为本年度可供分配的净利润。若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的账户的借方,即借记“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为应弥补的亏损。同时,将“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账户,或将“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账户的贷方,为已弥补的亏损,借记“利润分配”账户,贷记“未分配利润”账户,年终结账后,“利润分配”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均无余额,而“未分配利润”账户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弥补亏损。

  最后,重新理顺“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账户间的关系。借贷记账方法科学性的重要特征在于:对应关系明确,来龙去脉清楚,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了醒目起见,以“T”账户的形式,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