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工商管理笔记

2009年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与实务考点精粹十一

来源:233网校 2009-10-08 11:21:00
 
生产、销售、回收及废弃物物流管理
一、生产物流管理
 (一)生产物流概述

1.概念
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之后,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终止于成品仓库,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
2.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有:
1)生产的类型。不同的生产类型,其产品品种、结构的复杂程度、精度等级、工艺要求以及原料准备也不同。这些特点影响着生产物流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2)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用年产量来表示。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物流量就越大。如大型企业铸造生产中有铸铁、铸钢、有色金属铸造之分。反之,则物流量也较小。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企业专业化和协作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物流流程缩短。     
(二)准时制生产(JIT)
1.概念
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称为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它是为适应消费需要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
2.准时制生产的意义,P155页。
3.准时制生产的目标
准时制生产方式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目标。总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特定配套目标的完成程度:这些配套目标包括: 
1)降低库存,最终降为零库存   
就是要通过不断减少各种库存来暴露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地改进。
2)减少换产时间与生产提前期
3)消除浪费实现最大的节约   
浪费表现的是非生产性资源,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降低浪费,进行不断改善。
准时制生产方式定义了七种类型的浪费:(1)过量生产的浪费。制造过量的产品会增加工位器具和堆放场地造成的浪费。 (2)搬运的浪费。由于工序相互分离,发生搬运和临时堆放等的浪费。(3)库存的浪费。为保管库存产品需要库房、工位器具和操作人员等造成的浪费。(4)等待的浪费。在设备自动加工时或工作量不足时的等工浪费。(5)过程的浪费。附加值不高的工序造成的浪费;(6)动作的浪费。零部件、工具定置不合理造成动作浪费(7)产品缺陷的浪费。不良产品本身的浪费以及筛选、退修的浪费。为了实现最大的节约,要求达到零库存、零逾期、零故障、零废品、零生产。准时制生产方式消除浪费的方式如P156页图5-4所示。  
4.准时制生产的管理内容
准时制生产方式管理就是要发现生产现场的不良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其管理内容主要有: 
1)生产实绩管理。
2)改善计划 
3)标准作业。标准作业以人的有效劳动为中心,在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中稳定地、有效地生产优质产品。制订标准作业表可以使作业规则明确化,以节拍来分配作业内容。
4)异常显示看板。异常显示看板是指在当异常发生时首先显示该工序的异常状况,接着进一步显示生产进度的过快或过慢,对作业进行指示。
5)生产进度看板。生产进度分成正常、过快、过慢三类。根据存放区的库存量来判断生产进度状况。 
6)在库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设定库存的堆放方式、库存期量和运作方式、使之能明确区分正常和异常。对库房要实施先进先出和产品分类管理的举措。
7)设备利用率。通过以曲线方式记录设备利用率的情况,调查、分析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8)工时管理。其目的在于降低工时,可制订工时管理表、生产管理表与标准作业表等配套使用。 
5.准时制生产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适时适量生产
即“Just in time”的本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必须在生产同步化、生产均衡化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生产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便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加工几乎平行进行。这样,即总装配线成为生产的出发点,生产计划只下达给总装配线,以装配为起点;在需要的时候向前工序领取必要的工件,一层一层向前领取,直至粗加工以及原材料部门把各个工序都连接起来,实现生产同步化。生产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各种产品。在制造阶段。均衡化通过专用设备通用化和制定标准作业来实现。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降低劳动费用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将需求减少时各作业点减少的工作集中起来,以整数削减人员。
3)质量保证  
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其含义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的运行机制;第二,生产第的设备操作工人一旦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