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级经济师火热备考中!跟着经济师学霸君一起来刷每章经典母题吧!吃透一道题,搞定一个大考点!让刷题变得更高效!【立即进入>>中级经济师题库刷题】【中级经济师考点知识库】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经典母题1】(单选题)
1、以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的理解错误的是()。
A.派生需求
B.主观需求
C.引致需求
D.联合需求
【母题考点速递】引致需求VS联系需求
(一)引致需求(派生需求)
1.生产要素市场
(1)需求者是生产者或厂商;
(2)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
2.引致需求的概念
(1)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
(2)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3.结论
(1)引致需求的概念反映了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
(2)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
(二)联合需求(或复合需求)
1.联合需求的含义
含义 | (1)联合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 (2)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
重要结果 | (1)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将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受到其他生产要素需求数量的影响。 (2)反之,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价格也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 |
举例 | 对炼钢炉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对炼钢工人需求的上升。 |
2.各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
互补性 | (1)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 (2)举例:炼钢厂工人太少,则炼钢炉的效率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
替代性 | (1)各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2)举例:当炼钢设备价格下降时,企业可以增加设备的投入,以替代工人,对炼钢工人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 |
【经典母题2】(单选题)
2、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是( )
A.边际收益
B.边际收益产品
C.边际物质产品
D.边际产品价值
【母题考点速递】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概念 | |
边际物质产品(MPP) | 即边际产量MP,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MPP=ΔQ/ΔL |
边际收益产品(MRP) | 表示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MRP=ΔR/ΔL=MPP·MR |
边际产品价值(VMP) |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即边际物质产品乘以产品价格。 VMP=MPP·P |
边际要素成本(MFC ) | 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边际成本。 MFC=MPP·MC |
平均要素成本(AFC) | 表示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AFC=C/L |
生产者者使用生产要素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MRP=MFC) |
【经典母题3】(多选题)
3、关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供给、需求及其生产者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B.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C.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D.在某一价格下的市场要素需求量,一般应该小于在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E.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 MRP=MFC
【母题考点速递】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1)图示(W1是要素市场的价格)

(2)结论
①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②由于要素价格为常数,所以MFC=AFC=W1,即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即三线合一)。
3.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
(1)图示

(2)结论
①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产品价格P为常数。
②推导过程
因为:P=MR=AR
所以:MRP=VMP=P×MP
③由于MP曲线向下倾斜,而P为常数,MRP=VMP曲线也向下倾斜。
④MRP=VMP曲线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易混知识点】完全竞争生产者面临的曲线

【经典母题4】(单选题)
4、闲暇说法正确的是()。
A.闲暇不包括娱乐时间
B.闲暇对消费者不产生效用
C.闲暇不包括家务劳动
D.闲暇是指时间的非市场性质的使用
【母题考点速递】劳动和闲暇
(一)劳动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1.劳动的效用
(1)劳动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收入,而收入有效用。
(2)劳动的效用实际是收入的效用。
2.劳动的边际效用(∆U/∆L)
(1)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2)计算公式:∆U/∆L=(∆U/∆Y)×(∆Y/∆L)
式中:
∆Y为收入增量, ∆U为效用增量;
∆U/∆Y为收入的边际效用;
∆Y/∆L为劳动的边际收入。
(3)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劳动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二)闲暇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1.闲暇的含义
闲暇是指时间的非市场性质的使用,不仅包括吃饭、睡觉、娱乐等,也包括所有的家务劳动。
2.闲暇的效用
(1)闲暇既可以带来直接效用,也可以带来间接效用。
(2)如果消费者不把时间用于劳动,则可以做家务,节省相关开支,带来间接效用。
3.闲暇的边际效用
假定闲暇的效用是直接的,若用l表示闲暇的时间,则闲暇的边际效用就是∆U/∆l。
【经典母题5】(单选题)
5、从短期看,在要素市场上,供给曲线具有后弯特征的生产要素是( )
A.数据
B.土地
C.资本
D.劳动
【母题考点速递】劳动的供给曲线——后弯曲线(★★)
1.图示(横轴为劳动时间,纵轴为工资)

2.结论
(1)消费者的效用来自劳动的收入和闲暇,即消费者的效用是收入和闲暇的函数。
(2)劳动供给曲线表明:
①当工资较低时,提高工资,则劳动供给增加;
②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减少。
【学霸君解释】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
一般,当工资低,收入少,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注:
土地供给曲线:(土地数量不变)——垂直
资本供给曲线:短期——垂直;长期——后弯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解释
两种效应 | 含义 | 影响 |
替代效应 |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 | 劳动供给增加 |
收入效应 |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 | 劳动供给减少 |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关系
具体情形 | 结论 |
工资低而收入少 (如W1时) | ①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②劳动供给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
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如超过W2时) | ①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②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engbin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