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金融专业(中级辅导):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二)

来源:233网校 2008-02-25 11:21:00

(四)一国的货币概览如下 
             资    产             负    债 
国外资产 1000亿元 流通中现金 500亿元 
国内信贷 7000亿元 单位活期存款 1000亿元 
贷款 6000亿元 单位定期存款 2000亿元 
财政借款 1000亿元 储蓄存款 4000亿元 
  其他项目 500亿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6.货币概览中的M1为( C   )亿元。 
  A.500.    B.1 000 
  C.1 500     D.3 500 
97.货币概览中的M2为(  C  )亿元。 
  A.3 500    B.5 000    
  C.7 500    D.8 000        
98.既包括在货币概览中,也包括在货币当局概览储备货币之中的为(  A  )亿元。   
  A.500        B.1 000     
  C.2 000      D.4 000     
解析:在货币概揽和货币当局概揽中都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9 9.假设货币概览中资产方的国外资产增加1 000亿元,贷款增加3 ooo、亿元,财政借款减少500亿元,负债方的其他项目不变,那么M2应为(   D )亿元。 
  A.6 000    B.7 000 
  C.8 000    D.11000 
1 00.下列属于准货币的是( BCD   )。 
A.单位活期存款 
B.活期储蓄存款 
C.单位定期存款 
D.定期储蓄存款     
3.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发展呈周期性波动的状态。 
古典循环:经济总量的增减变化 
增长循环:经济增长趋势中增长率的增减变化 
经济周期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是 

货币政策应该是反经济周期而动,起到熨平波动的作用。 
例题:单选 
根据货币政策的反周期功能原理,当一国经济周期处于谷底或过冷阶段,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应是( )。 
A.增加货币需求量         B.增加供应量 
C.减少货币供应量         D.减少货币需求量 
答案:A. 
(二)正确把握调控的时机和力度 
1.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特点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到生效需要花费时间,这种情况就是时滞。时滞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必须予以考虑。 
2.超前于经济波动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和取向 
在预测经济周期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经济增长速度预测、先行指标预测和瓶颈分析。 
3.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 
(三)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调控政策配合协调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手段,必须要关注与其它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协调:松紧搭配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配合协调以及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四节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发展变化 
学习目标 
在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发展变化部分,考生应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不同手段与措施,从而在了解我国实际的同时,加深对金融宏观调控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传统体制下的金融宏观调控 
     经济工作总方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信贷机制高度集中统一 
(二)改革开放来的金融宏观调控 
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差额包干阶段(1981) 
2.实贷实存阶段(1985) 
3.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阶段(1994) 
4.取消贷款限额管理阶段(1998) 
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 
(三)“逆风向”的金融宏观调控实践 
在我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过几次情况,一种是1993年到1994年的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具体采取了逐步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主要控制信贷规模转向调控货币供给量、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发展货币市场,规范市场行为等措施。 
在1998年以后,我国采取了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采取的措施有下调利率、改变存款准备金制度、运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增加货币供应、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加大贴现力度、活跃货币市场、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加强窗口指导、紧密配合财政政策等。 
稳健货币政策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从2002年开始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新增加的内容)。 
例题:单项选择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  ) 
A. 4% 
B. 6% 
C. 7% 
D. 8% 
答案:C 
解析:这是对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考核,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7%。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贷款总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两者的关系是(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相关性增强    D.相关性减弱 
答案:D 
案例分析题一 
2003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增长加速(尤其一些地区房地投资过大),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现象,形成煤、电、油、运等供应紧张,物价增长加快的趋势。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货币政策措施加以调控,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6.针对2003年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有(BCD )。 
A.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B.抑制不动产信用量  
C.窗口指导          D.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97.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此举是为了(D )基础货币。 
A.发行          B.投放  
C.平衡           D.回笼 
98.针对2003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为保持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加以调控,其操作方式有(BC )。 
A.现券买断         B.现券卖断  
C.债券正回购         D.债券逆回购 
99.2003年12月21日起,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到1.62%。若某商业银行2004年第一季度在人民银行的超额的准备金存款积数为86000,则该商业银行应获取的利息是(A)元。 
A.3.87         B.4.52  
C.46.44         D.54.18 
解析:86000×1.62%/360=3.87 
100.2004年初,中国人民行宣布再次在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下限保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若贷款基准利率为5.4%,则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分别是( C)。 
A. 7.1%,6.3%          B.8.1%,7.3% 
C.9.18%,4.85%          D.14.58%,10.26% 
案例分析题二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抬头,A国中央银行提高了再贴现率,国际金融市场随之作出反应。A国货币的利率由2.5%上升到3%,即期汇率变为1单位B国货币兑1.2000A国货币,B国货币的利率保持5%不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1.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BCD  )。 
A.货币乘数效果    B.借款成本效果 
C.宣示效果      D.结构调整效果 
8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再贴现率提高之前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即期汇率(  A  )。
 A.大于1.2000    B.小于1.2000 
 C.等于1.2000    D.不能确定
83.利率提高对A国货币远期汇率的影响是A国货币远期(  A  )。
A.升水减少    B.贴水减少
c.由升水转为贴水    D.由贴水转为升水
84.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6个月远期汇率为(B  )。
A.1.1760    B.1.1880
C.1.2120    D.1.2240
85.假设A国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根据蒙代尔一一弗莱明模型,提高再贴现这种货币政策调控对国民收入(  BD  )。
A.没有影响    B.有影响
c.比资本不能流动时的影响小    D.比资本不能流动时的影响更大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