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担保物权的概念
担保物权:指为确保债务清偿的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所属的权利上设定的、以取得担保作用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以取得担保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实质内容。担保物权具有确保债务履行以及促进资本和物资融通的功能。
2、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
法律特征 |
内容 |
价值权性 |
担保物权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 |
法定性 |
担保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标的物的效力的权利,仅以法律规定为限,当事人不得约定设立担保物权,也不得协议变更担保物权发生的要件和内容。 |
从属性 |
(1)一般情况下,担保物权从属于债权而存在,担保物权的成立以债权的成立为前提,而且因债权的移转而移转,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2)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并不是绝对的,如最高额抵押并不以债权的存在为其发生或存在的前提条件。 |
不可分性 |
(1)在所担保的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物权人可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2)当事人可约定排除担保物权行使的不可分性。 |
物上代位性 |
(1)担保标的物变化为其他的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效力及于变形物或者代替物。 (2)担保物因毁损灭失所获得的赔偿金成为担保物的代替物,担保物权人可就该代替物行使担保物权。 |
266.51KB
下载260.02KB
下载277.29KB
下载294.13KB
下载238.08KB
下载273.65KB
下载233.89KB
下载346.95KB
下载324.80KB
下载382.40KB
下载309.08KB
下载567.76KB
下载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
选项B正确;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是指担保标的物变化为其他的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效力及于变形物或者代替物。担保物因毁损灭失所获得的赔偿金成为担保物的代替物,担保物权人可就该代替物行使担保物权。
选项A错误;价值权性:指的是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的价值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虽然这个特征在题目中有所体现(即银行可以通过担保物的价值来实现债权),但并不是题目所要强调的重点。
选项C错误;限制性:指的是担保物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不得擅自处分担保物等。题目中没有涉及这种限制。
选项D错误;从属性:指的是担保物权依附于主债权存在,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也随之消灭。题目中并没有涉及到主债权消灭的情况,因此不符合从属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233网校独家解析,禁止转载】担保物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担保物权具有价值权性。2. 担保物权具有法定性。3. 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4. 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A错误)。5. 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考查考点】第三十四章第四节担保物权
正确答案: D
答察解析: 选项D正确;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权的实质在于对标的物交换价值的直接支配。因此,担保标的物变化为其他的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效力及于变形物或者代替物。担保物因毁损灭失所获得的赔偿金成为担保物的代替物,担保物权人可就该代替物行使担保物权。
选项A错误;价值性:指担保物权支配标的物交换价值的属性,但题目强调的是效力延伸至变形物,而非价值本身。
选项B错误;从属性:指担保物权依附于主债权存在,与标的物形态变化无关。
选项C错误;不可分性:指担保物权人可就担保物全部行使权利,不涉及形态变化后的效力延伸。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C正确: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即在所担保的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权人可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担保物权的不可分性不是担保物权在性质上的不可分,而是为增加其效力赋予担保物权不可分性,当事人可约定排除担保物权行使的不可分性。
A错误:担保物权具有价值权性:担保物权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
B错误:担保物权具有法定性:当事人不得约定设立担保物权,也不得协议变更担保物权发生的要件和内容。
D错误: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标的物变化为其他的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效力及于变形物或者代替物。
1、抵押权
概念 |
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不移转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所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
设定方式 |
(1)依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抵押权是法定抵押权。 (2)基于抵押合同而产生的抵押权是意定抵押权。 法定抵押不缺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只要发生法律规定的情形,抵押自然设立。 如《民法典》规定∶ ①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②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③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
抵押标的 |
可抵押的财产: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海域使用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均为登记设立,即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船舶、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经抵押登记后抵押权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形: ①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②建设用地使用权;③海域使用权;④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这些财产主要都是不动产,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以动产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禁止抵押的财产:
(3)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以公益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等。 |
2、质权
概念 |
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转移给债权人占有,以之作为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在质权关系中,提供质押财产的人称为出质人,接受该财产作为其债权担保的人称为质权人,质押的财产称为质物。 |
法律特征 |
①质权的设定必须移转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②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 ③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担保物权具有的一般特征。) |
类型 |
①动产质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②权利质权:指以出质人提供的财产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权。在我国,不动产不能成为权利质权的标的,不动产只能作为抵押权的标的。 |
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①汇票、本票、支票;
②债券、存款单;
③仓单、提单;
④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⑤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3、留置权
(1)概念: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将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留置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民法典》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这条规定体现出了法定担保物权和意定担保物权在受偿顺序上的不同。
(2)留置权只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在这些合同中,债权人因为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占有了债务人一定的财产,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就可对其所占有的债务人的财产行使留置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
《民法典》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1.概念
(1)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不移转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所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2)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3)抵押权的发生不以占有抵押物为要件,抵押人也无须将抵押物交付抵押权人。
(4)抵押权人在债务人不清偿债务时,对抵押物的变价款优先于无抵押权的债权人受偿。
(5)在同一抵押物上存在数个抵押权的,则是先成立的抵押权优先于后成立的抵押权。
2.抵押权的设定
法定抵押权 |
依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抵押权是法定抵押权。 ①法定抵押不需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只要发生法律规定的情形,抵押自然设立。 ②《民法典》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
意定抵押权 |
基于抵押合同而产生的抵押权是意定抵押权。 ①《民法典》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②《民法典》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
3.抵押标的(又称为抵押财产)
(1)抵押标的应具有独立的交换价值并能依法予以实现,具有交换价值但法律禁止流通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
(2)抵押的财产必须是某项特定的财产,或者是具有特定范围的财产。
(3)抵押权的实现途径是将抵押财产折价、拍卖或变卖,因此,抵押财产必须是可以转让的。
(4)《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②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海域使用权;
④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⑤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⑥交通运输工具;
⑦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5)《民法典》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①土地所有权;
②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③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4.抵押登记
(1)办理登记,抵押权才能生效的情形: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②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海域使用权;
④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提示】这些财产主要都是不动产,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2)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以动产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1.概念
(1)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转移给债权人占有,以之作为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2)在质权关系中,提供质押财产的人称为出质人,接受该财产作为其债权担保的人称为质权人,质押的财产称为质物。
2.质权的法律特征
(1)质权的设定必须移转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2)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
【提示】不动产的移转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不能随意地流通或改变其权利主体,所以法律禁止在不动产上设定质权。
(3)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担保物权具有的一般特征。
3.质权的类型
(1)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两种。
(2)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①汇票、本票、支票;
②债券、存款单;
③仓单、提单;
④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⑤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1.概念
(1)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将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2.留置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1)留置权的成立无须双方当事人的约定。
(2)即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任何关于留置权的规定,也不影响留置权的存在,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可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行使留置权。
3.《民法典》规定:同一动产上已经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提示】这条规定体现出了法定担保物权和意定担保物权在受偿顺序上的不同。
4.留置权只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槐俊升
应试性强,讲的细,效果好
主讲:中级金融,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免费听
葛广宇
记忆魔术师
主讲: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免费听
郑伟
经济学男神
主讲:中级工商管理,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双语经济学教师。本人学识渊博,底蕴深厚。课堂富有激情,能带动学员学习思维,幽默风趣的大叔型魅力男神。
免费听
王鑫鑫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免费听
徐雨光
授课专业,易理解,举例形象
主讲:初级个人理财,中级金融
美国经济学硕士。任职于某高校金融系,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财,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对热点考点把握准确,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免费听
陈肖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