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内容 |
详情 |
构成 |
(1)利润=收入-费用:反映日常活动的业绩。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
确认 |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
266.51KB
下载260.02KB
下载277.29KB
下载294.13KB
下载238.08KB
下载273.65KB
下载233.89KB
下载346.95KB
下载324.80KB
下载382.40KB
下载309.08KB
下载567.76KB
下载1、资产
含义 |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特征 |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3)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 |
确认条件 |
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
分类 |
(1)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
(2)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
2、负债
含义 |
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特征 |
(1)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时义务。 (2)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 (3)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如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转让股权。 |
确认条件 |
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分类 |
(1)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1年以上的负债。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
(2)非流动负债: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
3、所有者权益
含义 |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
来源 |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具体项目 |
(1)实收资本(或股本) (2)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
确认 |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
同为企业资产的取得来源,都可以对企业资产提出索偿要求。 |
区别 |
(1)负债体现债权人的索偿权,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需要还本付息,债权人不参与利润分配,在企业清算时需要优先清偿。 (2)所有者权益体现投资人对净资产的索偿权,一般不需要归还投资,也不需要支付利息,只是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以利润分配的方式作为回报。 |
1、收入
含义 |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特征 |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2)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确认条件 |
(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
【注意】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只有流入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
2、费用
含义 |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特征 |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确认条件 |
(1)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
构成内容 |
(1)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①狭义的费用:指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与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 ②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2)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①制造成本:指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②期间费用:指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生产某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该产品成本的基础。 ②区别: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 |
3、利润:
含义 |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
构成 |
(1)利润=收入-费用:反映日常活动的业绩。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
确认 |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
1、会计等式:反映企业六个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的一定数量关系的恒等式。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4、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费用=利润
(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注】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因而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含义 |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特征 |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3)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 |
确认条件 |
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
分类 |
(1)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
(2)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
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
(1)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时义务。 (2)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 (3)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如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转让股权。 |
确认条件 |
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分类 |
(1)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1年以上的负债。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
(2)非流动负债: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内容 |
详情 |
来源 |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具体项目 |
(1)实收资本(或股本) (2)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
确认 |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内容 |
详情 |
特征 |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2)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确认条件 |
(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
【注意】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只有流入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内容 |
详情 |
特征 |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确认条件 |
(1)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
构成内容 |
(1)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①狭义的费用:指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与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 ②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2)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①制造成本:指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②期间费用:指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生产某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该产品成本的基础。 ②区别: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 |
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2.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象的具体化。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槐俊升
应试性强,讲的细,效果好
主讲:中级金融,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免费听
葛广宇
记忆魔术师
主讲: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免费听
郑伟
经济学男神
主讲:中级工商管理,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双语经济学教师。本人学识渊博,底蕴深厚。课堂富有激情,能带动学员学习思维,幽默风趣的大叔型魅力男神。
免费听
王鑫鑫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免费听
徐雨光
授课专业,易理解,举例形象
主讲:初级个人理财,中级金融
美国经济学硕士。任职于某高校金融系,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财,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对热点考点把握准确,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免费听
陈肖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