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4.4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6日
  • 第1页: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小学生是指6、7~12、13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儿童,其身心发展处于童年期。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婴幼儿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期的青少年,童年期儿童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和缓慢,而且,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以及教育上的可塑性都较强,这使得童年期成为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儿童进入小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像幼儿那样以游戏为主导,而必须以学习活动为主导,其身心发展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小学教育应根据童年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特殊任务。
  充分认识童年期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小学教师工作的前提。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儿童生理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时期,这时他们的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小学生生理变化过程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及机体反应与内外刺激之间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和体质增强方面,如生长发育多用身高、体重、胸围等测定。小学生的身高在低年级时平均每年增长4~7.5厘米,高年级时已步人青春发育期,平均每年增长6~8厘米,多则10厘米左右。小学生的体重在低年级时平均每年增加2公斤,到了高年级平均每年可增加4~5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的速度较快,但骨化还没有完成。其颅骨已经完全骨化,管状骨已经变粗,但脊骨和胸骨等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小学生骨骼中胶质较多,石灰质较少,所以小学生骨骼的弹性比较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折,但却容易在不良习惯和姿势影响下发生变形。
  童年期的儿童的肌肉含水分比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比较少,能量储备较差,因此容易疲劳,但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较充足,所以恢复也很快。这个时期他们肌肉群的发育还不平衡,表现为大肌肉、上肢肌发育比较早,而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比较迟,所以做动作不够精确,灵活性较差。小学生的心肌纤维比较细,心脏的功能也比较差。
  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比例,心脏容积扩大快,而血管的发育则慢一些,从而使一些血管系统供血不足,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头晕、心悸、易疲劳等现象。小学生到高年级时,由于胸围扩大,胸腔变大,肺泡的呼吸面积也增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步变得深而慢,呼吸频率不断下降,如6~9岁的男生是20~24次/分,女生是25~26次/分;10~13岁的男女生均为19~20次/分;14岁以后,男女生均为16~18次/分,已经接近成年人。
  小学生的脑重量逐步增加,7岁时脑重达1280克;9岁为l350克,接近成年人水平;12岁脑重已经达到成年人的平均脑重量——1400克。随着脑重量的增加,脑容积也相应发生变化。10岁儿童的脑容积是成年人的95%,12岁时已基本达到成年人水平。小学生的脑电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13岁时,是脑电波的第二次“飞跃”,其大脑机能已经完善,脑的发展已经接近于成熟的水平。脑重量、脑容积与脑电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成熟的情况,也为小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结构趋于成熟。6、7岁的儿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髓鞘化已经达到相当水平,而最终完成则要延续到14、15岁。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起到了绝缘的作用,保证了神经通道的畅通,不仅加快了兴奋传导的速度,同时也避免了相互干扰,提高了传导的精确度,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同时,神经系统机能也日臻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逐渐趋于平衡,抑制机能得到较大发展,大脑皮层信号系统中的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占据优势,这为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发展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上带有很强的外在性
  小学生的观察带有很强的外在性,即常常是被事物的外在特征、外部表现方式所吸引,比较容易注意一些外部特征明显的、新鲜的、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东西,这使得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持久性,缺乏系统性。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2.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在注意品质上,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仍占优势,此时,儿童会对他感兴趣、与他的需要有关的东西作出快速的反应。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是从教师的要求和督促开始,逐步学会在某种程度上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注意,从而使有意注意由被动的水平提高到自觉的水平。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控制自己,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并加强对小学生的意志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3.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
  在记忆发展方面,小学低年级儿童是无意记忆占优势,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由无意识记占优势过渡到有意识记占优势。儿童年龄越小,识记具体的知识、事件、人物、对象、事实要比识记定义、解释、描写等好一些,并且记得也牢固。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有意识记已经成为识记课堂内容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吸引学生,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低于高年级儿童,而且语言学习也次于后者,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在识记方面以机械方式为主。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加,特别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事物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步在深入,小学较高年级的儿童已经能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意义识记了,但对于比较抽象的东西仍然需要先机械识记,然后逐步理解。在这个时期,意义识记的内容可以增加而机械识记的内容则可以减少了。
  4.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为: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不断减少,抽象逻辑成分不断增加,思维的水平在持续提高。小学儿童思维的自觉性较差,他们不大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小学儿童的思维还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表现得越明显,他们常以教师和家长的言语、观点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小学儿童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往往不考虑条件的变化,常以旧经验来解答新问题。
  儿童正确掌握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掌握概念主要是和儿童的知识经验积累、智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并且直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的制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本质抽象水平。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通常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一种是通过文字符号等表达来掌握概念。小学低年级儿童更多采用前一种方式,中、高年级则更多采用后一种方式。
  抽象逻辑思维实际上就是运用科学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是随着儿童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经验和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儿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更好地感知外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5.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逐步发展
  儿童入小学后,学校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在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和效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并且在高年级时能逐渐形成道德感和理智感等高级的情感体验,如儿童会因为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和愉悦的体验,在与同学的交往和班级活动中产生友谊感和集体责任感等。但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他们通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且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道德形象教育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感和理智感。
  6.自我意识不断成熟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属于对自己感知方面的有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等;属于情感、情绪方面的有自爱、自尊、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三)童年期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很难分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小学生习惯于学校的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老师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以及怎样评价他,都非常敏感。老师对分数的评价,使得小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为了取得高分,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还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和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这也说明,小学生的学习容易受直接动机的影响。
  3.低年级儿童对学习形式感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本身以及学习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教师应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学习常规,并通过训练形成必要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学习的结果逐渐加以重视。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能够和他们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