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6.3师生关系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7日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限定性
  这是由学校教育性质决定的,即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不论是否互相喜欢,都必须接受对方。如果师生关系融洽,会使双方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不愉快,而学生比教师更感到不愉快和不自由。因为教师是施教者,总有控制学生的权力;学生是受教育者,必须服从教师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产生逃避和对抗心理。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由于教师比学生处于优越的地位,就使得教师很容易滑到权力主义的道路。
  (二)工作关系的规范性
  学校是一种规范性组织,其一切关系都带有规范性,因此,师生关系也有规范性。师生关系包括工作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师生关系中的规范性主要是通过工作关系体现的。而这种工作关系又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最能体现师生关系规范性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工作关系,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协调进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及课堂纪律要求,建立起协调的工作关系。但是,在重视工作关系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关系与心理关系。如果只有工作关系,那师生之间就是一种冷漠的、公式化的、表面的关系。
  (三)教师地位的主导性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师生人际关系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师生关系的好坏,责任主要在教师。当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首先要反省自己。任何把责任推给学生,怪罪学生的行为都是没有道理的。
  (四)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有学者指出,在现代美国等西方国家中,不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而是着眼于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并根据有关理论建立师生关系模式。在各个理论模式中,以相互作用模式较有影响。相互作用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团体动力学,团体动力学主要研究非正式团体,注重非正式团体中成员之间的面对面的交互作用。总之,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动性。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