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2日
  • 第1页: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也是外延广大的一种社会活动。文化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有人说:教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是影响性的,主要体现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背景、社会传统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文化的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符号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包括社会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教育、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规章制度。
  为深入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除了认识文化的概念之外,还必须理解文化存在的主要形态。文化主要有五种存在形态。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指科学、艺术、技术等创造发明物化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如历史文物、各种工艺用品等等。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指人类为满足或适应某种基本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典章制度或法则,如满足人们政治需要的政治制度,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制度,满足人们受教育需要的教育制度以及法律、军事、家庭、婚姻制度,等等。三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各种语言文字、数字、抽象符号以及各种科学著作、文艺作品等人类精神沟通的手段,也就是各种文化的记录载体。四是活动形态的文化,指各种文化创造和传播的活动,以及文化团体和设施,如各种学术活动、艺术活动、文化出版机构、学术机构、大众娱乐机构等等。五是心理形态的文化,指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传统和行为习惯等。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它本身不具有直接支配文化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因此,文化对教育所发挥的作用的性质基本上是一种影响性的。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一)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看,社会中的一切文化活动对其参与者来说,无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还是接受、欣赏文化的主体,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即对参与者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文化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存在于社会的每个时间和空间,因此,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教育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文化的发展对享受文化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文物是物质形态的文化的主要内容,而历史文物的欣赏需要欣赏者了解其历史,才能显示出其价值。制度文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制度的发明又是以规律的发现和遵循为前提的,是发明者的智慧的体现。并且,制度的遵守是和有无必要的关于制度的知识和理解制度的能力分不开的。学术活动是文化进步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大多数学术活动却是面向具有相当文化素质、专业水平的特殊群体的。也就是说,学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的素质的保证。观念形态的文化和心理形态的文化同样也对人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2)文化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使家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一般地,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子女接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就越高。事实上,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一般都能够切身体验到,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使人们对生活、工作的意义理解不同,同时,自身的工作、生活所具有的价值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使就业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随着文化的发展,职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也就对受教育程度进行着新的规定。一般地,受教育程度与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性质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而且,这种教育的价值既体现为对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也体现为对个体人所具有的价值。对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反映出个人受教育的利他性。比如说,就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一定会有利于其子女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职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水平和政治生活水平等的提高,等等。对个体人所具有的价值反映了个人受教育的利己性。就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个人的职业生活,有利于个人的消费生活,也有利于个人的家庭生活,等等。总之,在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其各级各类教育必然是发展较快的。
  其二,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的日益丰富。丰富的社会文化与封闭的学校文化的有限性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刺激教育的开放,增强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展教育的形式、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开放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教育对社会的开放,另一层含义是社会对教育的开放。教育对社会的开放,促进教育的形式、层次和类型的拓展,它为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或再教育的机会。如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已经从工业技术教育向综合多种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方面转移,这就密切了教育与全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社会对教育的开放是指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经拓宽到了全社会。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在校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以外,在校外也接受着各种信息。就在学校外接受信息的总量来说,并不比学校所给予的信息量少,甚至会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中的信息量。实际上,学生在校内也不断地接受校外信息的影响。校外信息的影响一定会与校内信息的影响联系起来,并结合成为一体。二者在对学生发展方面或者相互促进,或者相互抑制。而且,在职人员的脱产、半脱产、再培训的机会和途径也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开放而大大地增强。总之,教育的开放充分地反映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日益密切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反映在学校不再仅仅与工业或企业单位相伴随,而与事业单位、(私营或国有)企业单位及商业单位的联系等也日益加强。
  2.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即民族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传统和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等。这些民族文化传统往往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对人的发展、对教育产生强烈的影响。
  其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的活动实现传承。这种活动必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有利于文化的传递与习得的活动,因而文化为其传承的实现而最终选择了教育。因此,民族传统必然影响社会、民族对教育内容的选择——选择有利于保持民族性的教育内容而实现民族的延续、发展。这种影响体现在语言文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本国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及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选择等方面。
  其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民族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因为民族价值取向规定着一个民族在活动中对人及事物判断、选择、评价的标准,所以,民族价值取向规定着该民族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教育目的,也规定着该民族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现教育目的所必需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影响,因而,民族价值取向也规定该民族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其三,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教育制度是历史与现实的产物,受民族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世界上存在着多元民族文化传统,世界教育制度在历史上和现实上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讲究民主方式的民族,其教育制度往往也注重民主精神;讲究中央集权方式的民族,其教育制度往往也追求统一。
  其四,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着影响。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多种可能的组合:或完全一致并相互补充,或部分一致并相互作用,或部分不一致并相互作用,或完全相反并相互排斥。但无论是哪一种组合,民族文化传统都始终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因为学校不是一块绝对的“净土”,也不应该成为一块绝对的“净土”。
  (二)在微观层次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1.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文化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一种表现,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事实上,文化不是空洞的事物,总是表现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体现在各个社会组织的行为方式上。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要求的集中体现,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学校文化所使用的教材上。学校是通过下列方式将文化积聚在一起的:将文化以各种方式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使学校发挥着一种类似文化容器的功能;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将这些文化加以整合传授给学生,将已认同并接纳文化的学生输送给社会,通过他们返还出可供再生的文化。可见,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机构,在其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
  2.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课程文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课程体现一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显然,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具有阶级性与共同性,具有时代性与历史性,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有美与丑,有科学与非科学。因此,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文化的形成是经过谨慎选择、科学整理、精心加工的。它来自于社会文化,但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社会文化的“深加工”产品;它是文化传统的产物,但也是文化的时代性特征的体现。一般来说,课程文化总是体现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的主流文化的。它将社会主流文化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及与教师的日常交流中,就能够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习得这些文化。社会文化对课程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课程的内容方面,也表现在课程的各级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课程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3.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教师文化常常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体现着某一特定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教师文化之所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是学校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是社会组织成员中关键的一部分,一定要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社会文化中,教师文化发展出自身的特性。教师工作是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社会工作,教师一定要履行促进人的发展的职责,表现为教师文化特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教师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紧密关系着教育的质量、效益。事实上,教师的不同文化特征和活动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教育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其二,学生文化是学生交往中的基本模式和行为方式。学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具有自身的文化。一方面,学生文化受家庭文化、教师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教师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需要,他们也会在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征,构成学校文化中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态。一般地,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征。其三,教师和学生作为文化的活的载体,始终发生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更加鲜明地反映出社会文化对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影响。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