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9.1德育概述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2日
  • 第1页:德育的概念

第九章 德育

  【内容提要】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工作的开展应根据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并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章将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
  【学习目标】
  1.识记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德育的功能,领会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含义、特征、影响和制约德育目标的因素,了解我国当代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构成,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
  4.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和规律,能够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德育过程的矛盾。
  5.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理解每条原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能尝试应用于实际。
  6.了解德育方法的概念,掌握德育的基本方法,理解每种方法的实施依据以及注意事项,并能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第一节 德育概述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德育的概念,把握德育的构成要素,深刻认识德育的重要意义,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一、德育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工具。德育概念是德育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德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德育概念的确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工作。
  德育概念是中国教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界定德育外延,即德育范畴。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大致有如下几种结论:一种是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一种是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近几年,随着对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有些人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等。从实践上看,国外的德育基本上等同于道德教育。而在我国,则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即一种大德育的思路。相比之下,我国德育的外延最大。
  这种广义德育概念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
  首先,是受我国特定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德治国家,社会以道德要素为中轴进行运转,道德和政治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的色彩浓厚。一方面,政权的合法性证明要通过道德的形式,强调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秩序的巩固也极大地依赖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与此同时,道德和礼仪也极难区分,孔子就将“礼”看做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将“守礼”和“越礼”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德育实践实际上包括了今天所说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礼仪教育等诸多部分。我们今天大德育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古代德治文化传统的反映。
  其次,是革命战争以来德育实践的延续。建国之后的整个德育建制,从目标到内容到机构设置,都直接脱胎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这必然使得建国之后的德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从历史的眼光看,在政权转换的时代,执政党必然要将学校德育作为贯彻党的思想、方针、路线的主要阵地,必然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包含到德育中来。
  再次,是学习苏联德育理论的结果。苏联的德育理论中强调对学生正确政治观点的培养,强调共产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在革命战争时期乃至建国之后,我们的教育学长期都是以苏联为样板的,在德育概念的理解上,也带有浓厚的苏联印记。
  从上述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德育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另一方面,广义的德育概念也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德性不可能独自得到发展。杜威在这方面曾有很精彩的表述。他认为,某些人格特质以道德来强调,但“这只是表示这些特质与其他的比起来比较集中于道德方面,之所以将这些特质以道德来强调,并不是因为它们专属于道德而不属于其他,而是因为它们与其他数千种态度有密切的关系”,“若只有这些主要的特质才能以道德称之,那就好像把人的骨骼当成身体来抓。骨骼诚然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它们支持身体的其他器官,使整个身体能有效地活动”。我国学者高德胜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的道德与人的其他人格特质是综合在一起的,在实际上很难剥离,我们不可能抛开其他人格特质而单独发展人的道德。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德育概念具有很大的指导性。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和政治、思想、心理等也存在诸多联系。一个人在基本道德品质方面不合格,其思想、政治上也很难有健康的追求,很难经得起人生的考验。反过来,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很难保证有良好的道德。道德教育如果完全脱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在逻辑和操作上都不具有可行性。
  但鉴于大德育思路的合理性和现实中人们对德育约定俗成的理解,在本章中,我们根据《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2月)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3月)的相关规定,仍将德育看做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将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法制、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我们主张在理论上对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等等进行分类研究,主张在实践过程中,在大德育的概念框架下,分门别类地进行这几种教育,遵循和采取各自运行规律和方法,确保整体德育的实效性,并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根据不同时期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对德育的某个组成部分有所侧重。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