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提分卷及答案(1)

来源:233网校 2015年2月1日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写景的特点,同时又列举了几篇写景散文,下面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
A.《故都的秋》
B.《赤壁赋》
C.《兰亭集序》
D.《长亭送别》
2.《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文的故事情节,张老师决定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以便第二天上课进行分享,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大家分享的是(  )。
A.七擒孟获
B.火烧新野
C.空城计
D.智取生辰纲
3.学习《狼》,老师在讲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犬”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学习了“犬”字的语法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4.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以下几位同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同时“千树万树”是夸张的手法.极尽渲染雪的大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夸张的手法,同时和下文欢乐场面形成对比,且第二句中的“愁”和“惨”两字语带双关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象征“将士威武不屈”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
5.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6.学习完成语使用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成语的妙用,为学生举出了以下例子,其中这位老师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这里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世博园建筑群的璀璨耀眼,很是恰当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这里用“责无旁贷”说明政府在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新能源的开发方面的作用,恰如其分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这里用“津津乐道”是为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人们对高铁出行十分满意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这句话用“一泻千里”来形容万涓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河水的豪放,简直是用绝了
7.《阿长与(山海经)》‘‘研讨与练习”中有一道练习:“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恨’‘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体会先抑后扬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探讨交流理念
C.点明回忆性散文所特有的描写手法、顺序
D.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双重眼光”
8.以下哪项作为《诗经•蒹葭》的教学重点最恰当?(  )
A.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B.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C.《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D.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9.学习完古文《桃花源记》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桃花源记》一文进行总结,下列同学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一访问一
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B.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恰然自乐等
C.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本文作者虚构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
10.以下不能作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目标的一项是(  )。
A.能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
B.结合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C.深切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D.对名言名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认识
11.以下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散步》一课的总结环节设计片断(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回归生活:
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打动我们,肯定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内心有关,现在让我们回归生活,回归内心,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被它打动。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亲情感动过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场面多吗?
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要珍惜亲情,热爱生命,追求和谐。也学习了自学的方法:首先整体感知,用心朗读,捕捉感受,明确研读的方向,然后抓细节、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然后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以后大家可以常常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下面有关这则总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归生活环节的设计很有道理,学生阅读表现“亲情”和“生命”意识的文章,定会触动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回归生活”十分必然、自然、天然
B.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有意义,可把学生的意念和情感提高一步,对于树立人生中的美好情感、为人道德和责任意识,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C.两个关于“回归生活”的启发性问题,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毫无意义的提问
D.从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作总结,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实际;但由于前面“回归生活”的设计欠缺深度.总结的内容缺乏应有的光彩
12.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啊,来聊一聊小说,大家喜欢看小说吗?
生:喜欢!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啊,能告诉我一下理由吗?这位同学来。
生:我喜欢看长篇小说,喜欢看巴金的长篇小说。
师:喜欢看巴金的理由是什么?
(A)生:我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韵味。
师:情节曲折。你为什么呢?(指着另外一位同学)
生:我喜欢看鲁迅的小说。
(B)师:你喜欢的理由呢?
生:他的小说文学性非常高,我觉得他的小说情节非常好,曲折。
师:也是因为情节。老师也很喜欢看小说,你们猜是为什么呢?你猜猜看。(指另一学生)
生:看小说能使我们感到舒服,也能增长知识,了解名人。
(C)师:你认为呢?(看向另一位学生)
生:我觉得老师喜欢看小说,也许是因为你使自己放松,并且理解作者的心情。
 (D)师:恩,大家有很多想法啊,那么先卖个关子吧,也许学完这堂课你们就能猜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说.叫什么题目呢?
生(全体):《我的叔叔于勒》。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学生的回答说明他并不自信,此时教师应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
B.学生没有注意听老师提问的问题,所以出现了教师反复强调说出理由的现象
C.教师一直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师设置疑问.成功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
13.在执教完《孔乙己》后,几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发出了以下感慨,他们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媒体课件就是方便,用多媒体呈现板书又方便、又快捷,以后再也不用写板书了。
B.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既可以呈现文字,又可以插入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这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器官,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是很有好处的。
C.多媒体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它既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渲染教学氛围,对教学重点的强调功能更是值得一提,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多媒体教学。
D.我在给学生讲解《孔乙己》的时候,帮学生链接了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其他文章及当年的社会背景等资料,这对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真的很有帮助。
14.阅读下面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借景抒情的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
内容:学习小组领回任务。完成一段精彩的描写。
自选一组景物来表达一种情感。雪白的梨花、嫩绿的小草、新芽的树木、碧绿的麦田、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灿烂的群星、和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歌唱的小溪、美丽的池塘、展翅的雄鹰、诗意的小鸟、美丽的天鹅、奔腾的江河、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寒水、连绵的秋雨、凋零的花朵、无情的流水、折翅的小鸟、飘零的树叶、干涸的湖水、枯萎的秧苗。
情感待选:高兴、悲哀、振奋、平静。
要求:组长抽取某种心情。组员各自圈定选取的景物,组内商讨运用哪几种景物合适,各自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不允许出现表示心情的词语。最后小组交流修改出最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
温馨小提示:也可以运用对比哦!
小组讨论,创作,展示。其他纽评论。
下列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中所给的景物过多并且重复,可将学生不太熟悉的景物删除
B.每个学生对每个景物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小组讨论不适合此环节
C.没有让学生明白“情”与“景”的关系。教师应加入此项内容
D.语言实践的要求不够具体,不能表现强烈的个性,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15.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板书)怀念、秋天(生读这两个词语),中间加一个字“的”。(生读出这个词组)“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铭心的事。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课题。(生读)
生:“怀念的秋天”,我踏着秋天的落叶,陶醉在小路上……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出你的韵味。
生: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怀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飘落的黄叶,那从北向南的雁阵……
师:好,带着你的体会读吧。
师:把这两个词语调一下。再读。
生:秋天的怀念。
师:有什么变化?
生:词语位置变了,我觉得是秋天的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变成了深深的怀念。
生:我明白了,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淀成了一种情感,这就是怀念。
师:读出你的理解,这题的味儿就出来了!
以下有关这段教学实录(节选)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要求
B.通过对课文题目巧妙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在语境、语情、语技的联系中,明白精心选用词语是为了准确描述当时情境,准确展示人物内心,准确表露自我情感
C.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不仅达到了品味语言,感悟思想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语感训练
D.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教师通过课文题目位置互换体会、想象词组所表述的不同场景、反复朗读、有重点地朗读等教学技巧,达到了这一目的

真题推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 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

试题推荐:语文学科考题预测 2015考题《中学综合素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